第一百零九章 张光年:我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佳
紫苏叶知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九章 张光年:我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佳,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紫苏叶知道,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光年:我倒要看看是什么样的佳人让你小子念念不忘?
杨记者的采访结束,堂屋的气氛很快变得随意起来,不再那么严肃。</p>
“采访结束我也该离开回去整理稿子了,再见,希望下次能在全国优秀短篇奖的颁布仪式上正式采访你。”</p>
杨振武将纸笔都收入到公文包中,认真的说道。</p>
他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才二十岁就写出《芳草》这样的作品,日后定是前途远大。</p>
另外这次采访严格说起来,并不算是一次采访,更像是一次任务,要知道今天的采访稿子是要递上去给领导看的。</p>
所以最终怎么样刊登,刊登哪些内容也都是不确定的。</p>
“谢谢,会有这么一天。”程开颜点点头,问道:“不过这篇《芳草》可是有足足二十八万字,能入选全国优秀短篇吗?”</p>
全国优秀短篇奖的颁奖地点,貌似是在人民会堂吧?</p>
“全国优秀短篇奖其实严格上来讲并没有限制作品的篇幅字数,考虑到我们还没有设立中长篇的奖项,组委会通常是视线放在最近一年所有上,开颜你倒是不用担心篇幅和字数的问题。”</p>
张光年老先生,平静解释说。</p>
“原来如此。”</p>
“只可惜《芳草》晚发布了两个月,要不然三月底的全国优秀短篇奖芳草肯定能入围,可惜喽。”</p>
王蒙则调侃道,在他看来以《芳草》的质量肯定是能入选,只是发表时间没赶上。他今年有一篇《春之声》入选了1980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奖。</p>
全国优秀短篇奖由中作协主办,一般委托给人民举办。</p>
采取专家与群众相结合的方式,请各地文艺刊物、出版社和报纸文艺副刊推荐并发表消息,发动广大群众推荐。</p>
由《人民》安排专人负责初选,提出初选篇目,交评委会审定。</p>
从十月开始评选入围作品,评选作品的发表时间在从年初截止到十二月底,并在次年3月人民会堂颁奖,公布评选结果,并酌情给当选者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p>
现在已经是正月初十了,芳草才发布十天,也就赶不上全国优秀短篇奖的评选了。</p>
程开颜对此心知肚明,不过他并不是很在意,“今年参加不了,那就明年再参加好了。”</p>
“以芳草的质量,明年肯定能入选,对了芳草都写完发表了,你小子最近有没有新作品?拿来我看看?”</p>
张光年安慰一句,随后目光灼灼的看着程开颜。</p>
“这才是您跟着杨记者跑过来的目的吧?”</p>
程开颜有点无语。</p>
“那当然,我就是趁着这个机会来催稿子的。</p>
你小子还记不记得那天在叶老家里,我请你在东来顺吃涮羊肉的时候你说的话?</p>
你当时可是说下一部作品一定给人民的,你小子可别想赖账啊!”</p>
张光年指着程开颜的鼻子,警惕道。</p>
“还有这种事?”</p>
王蒙和杨振武面面相觑,别人都是想上人民而不得,这小子倒好,是张光年主编要求他上。</p>
算是独一份了!</p>
程开颜笑了起来,他可没想过要赖账,他还担心人民不收这篇稿子《情书》呢。</p>
在七八十年代这个时期,爱情并不是主流,作品更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批判。</p>
以程开颜在北师大图书馆扫书的阅历来说,他几乎没看到过国内作家专门写爱情主题的,更多的是国外的作家写的,比如那本送给刘晓莉《飘》。</p>
或许要等到八十年代中期,社会风气进一步开放,才有一些作品涉及爱情主题,但它们往往以含蓄或象征的方式表达。</p>
比如张洁在1984年发表的中篇《祖母绿》,讲述了知识女性曾令儿一段单方面付出的爱情故事。</p>
汪曾祺发表于1981年的《大淖记事》,通过书写小锡匠十一子与挑夫之女巧云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展示了大淖地区的风土人情,</p>
当今的社会环境和创作的主流倾向,纯粹的爱情发布在人民上?根本没有!</p>
要是程开颜这篇《情书》登上了人民的话,这可是破天荒的没问题,那就得登!”</p>
随后王蒙看向人民日报的杨记者说:“你说是不是啊,杨记者,我们都是听得清清楚楚的。”</p>
“就是。”</p>
“我还能反悔不成?你小子写了多少了?”</p>
张光年叹了口气,这下给自己找了大麻烦。</p>
人民上刊登了一篇爱情?</p>
这让人民国刊的地位往哪儿搁?</p>
“写了个开头,不过您老人家就放心好了,到时候您看完了肯定不后悔。”程开颜憋着笑,宽慰道。</p>
“行吧……到时候写完了来人文社找我。</p>
对了,你小子那个对象,有机会我一定得见见!</p>
我倒要看看什么样的绝色佳人,能让你小子这么念念不忘,迷得神魂颠倒的。”</p>
张光年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说什么也要见见程开颜那个在江城的对象。</p>
“好好好!会有机会的!”</p>
程开颜三人乐得不行。</p>
“回见!”</p>
聊完稿子,事情总算是告一段落了。</p>
张光年他们日理万机,又是杂志社的大忙人,自然可能久留,说着就要回去上班了。</p>
程开颜将三人送出去,一直送到院子外面,三人骑车的背影消失在校尉胡同里,程开颜这才转身进院儿。</p>
跨过垂花门回到二进院里。</p>
只见院里的大爷大妈们,年轻人们都站在程家门口的檐廊上,亦或者站在院子里张望着。</p>
王家一家子,肖家一家子,赵家等等。</p>
这会儿正是早上大家刚起床的时候,除了出门买菜的家庭主妇之外,基本上都因为记者采访出来看热闹了。</p>
只是大家还没搞清楚人民日报的记者为什么会来采访程开颜,人民日报的杨记者就已经结束采访准备离开了。</p>
这中间半个小时大家都没有说话,这会儿都快憋坏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