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陈伯吹:老叶,你学生真润……厉害
紫苏叶知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7章 陈伯吹:老叶,你学生真润……厉害,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紫苏叶知道,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伯吹:老叶,你学生真润……厉害。
北京城某处四合院。</p>
造型精美,整体通透的汉白玉影壁之下,是一个由红砖砌成的水池子。</p>
水池底部,一条白色管道向水池中提供着潺潺不绝的活水。</p>
清澈见底的水池几个水草在水中摇摆,十余只锦鲤在水中肆意摇摆着花团锦簇般的尾巴,时不时扯一口水草吃,黑分明的死鱼眼呆滞的看着上方。悠闲自得。</p>
“哗啦~”</p>
一个头发花白,带着眼镜的忠厚老人抓起一把饲料撒开,从空中如天女散花一般落入水中,泛起阵阵涟漪。</p>
顿时鱼儿像是活了过来,争先恐后的大口吞咽。</p>
老人看着这鱼儿们陡然活过来的样子,苍老的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p>
此人便是被誉为“儿童一代宗师”的陈伯吹老爷子,在海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对儿童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简论》等。</p>
喂完鱼儿,陈伯吹放下饵料回到堂屋里搬了一个凳子出来,坐在树荫下。</p>
他的手中还拿着本《儿童》,正是六月份的那一期,能吸引到他的自然是程开颜那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p>
虽然已经刊登有一个多月了,但因为他看书很慢,且喜欢细细品味书中的句子和味道,以至于现在才看了一半多。</p>
“老叶和谢女士的评价果然错不了,那孩子自从获奖之后,已逐渐有了大师气象……才二十一岁啊,真是便宜老叶了,收了一个天赋惊人的学生。”</p>
陈伯吹心中有些唏嘘,想当年他步入文坛时,也像程开颜那样年轻。</p>
真是时光易老啊,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陈伯吹创作了许多的作品,从儿童作品,评论集,短篇集,再到儿童理论研究,都有不小的成果。</p>
虽然尚未达到著作等身的境界,但也享誉海内外的儿童大家。</p>
他摇了摇头,拿起夹在缝隙间的书签继续看了起来,沉浸在这篇堪称经典的作品之中。</p>
七月初的上午,气温也有些热,好在头顶有棵大树,如华盖一般挡住阳光的炽热,再加上时而吹来的清风,倒也舒适。</p>
就这样沉浸在书中,不知道过了多久。</p>
门外,一个穿着衬衣的中年削瘦男人走了进来,“爸,这一期《北京大学学报》给您捎回来了。”</p>
陈伯吹听见动静,低头看了眼手表,发觉已经中午十一点了,喊道:“知道了拿过来吧。”</p>
“好,中午吃什么?我让维金去做。”</p>
陈佳洱走到父亲身边,将手中提着的厚厚一摞期刊放到树下的石桌上。</p>
这位是陈伯吹的儿子,毕业于东北人民大学,是国内首批到英国公派留学的学生,63年在牛津大学核物理系留学和卢瑟福高能研究所做访问学者,目前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担任教授,从事于粒子加速器的研究和教学。</p>
至于陈佳洱口中的维金则是他的妻子,周维金。</p>
由于父亲陈伯吹年事已高,需要人照顾,一家人在这座小四合院中一起生活,日子倒也过得滋润。</p>
陈佳洱现在刚下班回来,有了空闲,坐在旁边的凳子上,看到父亲手中的那部名为《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童话故事,不由轻笑出声来,打趣道:“您老人家还没看完呢?”</p>
“快了快了,好书不可如牛吞饮,要像品茗一样,文火慢煮细细品味。”</p>
陈伯吹摇摇头,插上书签将书合起来,将视线转到陈佳洱带回的《北京大学学报》上,伸手拿起最上面的一本,翻看起来。</p>
很快他看到了论文的标题和作者署名。</p>
“儿童三大母题——作者程开颜,蒋婷。”</p>
陈伯吹略显浑浊的眼睛缩了缩,古井无波的脸上流露出一丝诧异。</p>
一旁的陈佳洱察觉到这一点变化,随口问道:“怎么了?”</p>
“你看看就知道了,这小子居然还写了篇论文。”</p>
陈伯吹失笑一声,将手中的论文翻转过来,给陈佳洱看了看。</p>
“程开颜?这不就是写牧羊少年的那个年轻人嘛?”</p>
陈佳洱有些惊讶,这段时间父亲在家经常观看,以至于他对这个名字也有了些印象。</p>
“应该就是他。”</p>
陈别吹点点头,眼中闪过着几分神采,显然对这篇论文有了不小的兴趣,“难怪能写出牧羊少年这种经典的作品,原来对儿童有自己的理解和研究,你去让维金做饭吧,我继续看看。”</p>
“知道了,待会儿再叫您。”</p>
陈佳洱知道父亲对儿童相关的事情,一直都很有兴趣,前两年浙江那边出了一个蒋风就很欣赏,现在对这个程开颜甘心去也很正常。</p>
不过……程开颜?</p>
总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p>
陈佳洱在心底默念着这个名字,稍纵即逝的感觉令人有些不痛快。</p>
他摇了摇头没放在心上,起身离去。</p>
而陈伯吹则翻开论文,儿童三大母题几个大字出现在眼前。</p>
爱,顽童,自然三大母题,母题?</p>
陈伯吹挑了挑眉,有些意外的想道:“居然提出了新的划分法方式?不错嘛,程开颜这小子!”</p>
论文题目很大,但程开颜这篇论文稳打稳扎,首先介绍自己的分类原则,又对国内外儿童理论研究者他们的划分方式做了充分的分析和评价。</p>
例如陈伯吹在六十年代提出的儿童分层理论,将其划分为幼儿、儿童、少年。</p>
陈壁纸见状不由笑了起来,同时心中震动不已。</p>
他意识到这是一篇极具创新性的论文,可能打破了传统的分类方式。</p>
和程开颜的三大母题论相比,自己的三层次理论显得有些过时了。</p>
陈伯吹罕见的坐直了身体,脸色严肃起来。</p>
一页一页的快速翻看下去,从国内中一些思想与自己不谋而合,儿童不仅仅是社会教育的工具,儿童的审美功能,艺术氛围同样重要,为儿童提供丰富且多元化的精神滋养。</p>
同时还在最后呼吁坚持儿童本位,儿童的归儿童,成人的归成人。</p>
……</p>
“呼……写得不错,看来儿童理论研究迈出了巨大的一步。”</p>
陈别吹感慨道,虽然没看完,但文章恢弘的气概已经一展无余。</p>
厉害的文章就是这样,看一个开篇就能知道文章的水平如何。</p>
这样一篇兼具创新,理论框架完整,糅合中国儿童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著作问世。</p>
实在是儿童界一大幸事。</p>
不……是界,学术界的一大幸事。</p>
陈伯吹作为老一辈儿童大家,儿童理论学者此时也不得不感叹一句老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p>
“老叶!你的眼光也太刁钻了,这样的好苗子都被你找到了。”</p>
陈伯吹咬牙切齿道。</p>
……</p>
“爸?您在说什么呢?”</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