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不顶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3章 李善长的劝谏,朱元璋到现代,米饭不顶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决定放下心中的顾虑,前往乾清宫面见朱元璋。

他作为臣子,有责任向皇帝坦诚进谏,将自己的担忧和想法如实告知。

于是,李善长整理了一下朝服,深吸一口气,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朝着乾清宫走去。

来到乾清宫外,李善长向值守的太监说明来意。

太监入内通报后,很快便出来请他进去。

李善长踏入殿内,见朱元璋正坐在会议桌前审阅奏章。

他上前几步,身姿略显佝偻,却依旧恭敬地行了大礼,声音中带着一丝恳切。

“陛下,老臣李善长有要事启奏。”

朱元璋抬起头来,原本专注于奏章的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脸上立刻露出笑容,起身快步上前扶起李善长。

“善长啊,来,过来坐咱跟前,有何要事但说无妨。”

他的语气亲切随和,说着,指了指身旁的椅子。

李善长谢过恩,缓缓坐下,神色诚恳,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如今天下刚刚安稳,百姓亟需休养生息。”

“这连年的战乱,让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如今好不容易盼来太平,正是恢复元气的时候。”

“老臣以为,此时推行各类改革,恐非良策。”

“改革必然触动各方利益,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动荡,破坏来之不易的太平局面。”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还望陛下三思。”

李善长微微一顿,抬眼谨慎地看了看朱元璋的神色,见皇帝并未露出不悦,心中稍安,遂继续说道。

“陛下您看,昔日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废除分封制,行郡县制,这举措不可谓不新。”

他微微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惋惜。

“但此举触动了原六国贵族的利益根基,除了秦国本土,其他地方的民众与旧贵族对秦的统治认同感极低,这也成了秦二世而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秦之强盛,横扫六国,可制度改革不当,瞬间崩塌,实在令人警醒。”

“还有那王莽,建立新朝后,急切地推行改制。”

“他的改革看似美好,可不仅未能解决社会积弊,反而进一步激化矛盾,搅乱了经济秩序,最终使得新朝在各方反对声中走向灭亡,改革也以失败告终。”

“如今我大明虽与秦汉新朝不同,但改革之事,仍需谨慎对待,切不可重蹈覆辙啊。”

李善长边说边摇头,神情愈发激动,脸上的皱纹因焦急而愈发明显。

“更有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其出发点本是为了富国强兵,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可变法过程中,由于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这些权贵联合起来极力反对,最终变法难以推行,王安石数次被罢相,变法也只能以失败收场。”

“王安石一片赤诚之心,想要挽救北宋于危难,却因改革阻力重重而抱憾终身,实在令人唏嘘。”

李善长双手微微颤抖,拱手道,“如今我大明,历经战乱,百废待兴,百姓渴望安宁,官员期望稳定。”

“此时推行改革,一旦引发各方抵触,局面恐难以收拾,还望陛下三思而后行。”

“改革虽有其益处,但若是不顾及当下国情和各方利益,操之过急,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啊。”

“可见改革一事,在民间亦会引起诸多分歧。”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奈与担忧,说着就起身行跪拜大礼,额头触地,久久未起,仿佛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局势的深切忧虑,和对皇帝的恳切劝谏。

朱元璋靠在椅背上,静静地听完李善长的话,看着跪伏在地的李善长,若有所思地起身,在房间里不断踱步。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后世对李善长的诸多评价,那些文字记载仿佛一帧帧画面在眼前闪过。

自至正十三年李善长追随自己以来,这人的性情他再熟悉不过,说李善长谋反,在他看来几乎是不可能之事,可这人对权力的看重却是不争的事实。

或许,他今日的劝谏,除了对局势的担忧,也有担心改革会影响到自己既得利益的成分吧。

但不可否认,他所列举的这些历史事例,确实值得自己深思。

忆起往昔,朱元璋的眼神中不禁流露出一丝感慨。

李善长早期追随自己时,那是何等的尽心尽力,在大封功臣时,更是夸赞是自己的萧何。

在筹集粮草的艰难时期,战火纷飞,局势动荡,粮草的供应成为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在他的努力下,大军从未因粮草短缺而陷入困境,为前线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稳定后方时,李善长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智慧。

在他的治理下,后方地区百姓得以安心生产,社会秩序井然,为前线作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制定典章制度时,李善长更是殚精竭虑。

他的努力为大明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使得国家的治理有了明确的规范和准则。

这些功绩,一桩桩、一件件,都彰显着李善长的才能与忠诚,绝不能仅仅用看重权力来简单解释,其中更多的是对自己事业的忠诚以及对国家建设的责任感。

朱元璋深知,李善长或许有着自己复杂的政治理想。

同时,李善长深受家族观念的影响,在他的意识里,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便是保障家族荣耀和利益的根本所在。

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族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让家族的荣耀得以延续。

如此看来,很难将他的行为单纯地归结为对权力的盲目追逐。

想到此处,朱元璋的脚步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而凝重。

他又想起了历史上那个最终被自己下令诛杀的李善长。

那时的自己,之所以痛下杀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打散淮西集团那庞大的势力。

淮西集团在朝中盘根错节,势力庞大,有李善长这样的领头羊在,他们抱团取暖,权力逐渐膨胀,已然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而一旦没了这领头羊,淮西集团便如同一盘散沙,难以再对朝廷的统治造成实质性的冲击。

朱元璋缓缓转过身,把李善长慢慢扶起,目光中多了几分复杂的情绪,有理解,有思索,也有帝王特有的审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高手下山:从筑基期开始无敌

九拾八代

人在泰拉开事务所

悠南夕

hp格兰杰劝你别学习了

风天音

官路仕途:重生后一路狂飙

煮茶化雨

恶毒雌性超软,众兽夫狂开修罗场

捡垃圾暴富

天灾降临:我靠捡破烂当大佬

醇酒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