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道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7章 白话文,南明义军,随笔道人,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顾炎武有些自谦的说道:“此文吾用一夜之时,便出此拙作,请大都督斧正”

孟浚听后,接着看向手中报纸,孟浚虽感文笔虽好,却有些过于晦涩难懂。

“正始魏明帝殂,少帝即位,改元正始,其十年,则太傅司马懿杀大将军曹爽,而魏之大权移矣。三国鼎立,至此垂三十年,一时名士风流盛于洛下。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演说老庄,王为开晋之始。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

昔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至武帝革,而山涛荐之人仕,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一时传诵,以为名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者也。且其人仕之初,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遍于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是故知保人下,然後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

这句话是说,魏明帝去世,少帝即位。司马懿杀曹爽,此时三国鼎立已近三十年,洛阳地区名士风流盛行。他们摒弃经典,崇尚老庄思想,轻视礼法,追求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对国家君王的安危漠不关心。老庄思想,开启了晋朝新风气。然而,这种风气导致国家灭亡,教育沦丧,羌族和戎族相互篡位,君臣频繁更替。

嵇绍之父嵇康因司马昭而被杀,司马炎建立晋后,山涛推荐嵇绍出仕。然而,嵇绍想要拒绝这个提议。山涛对他说:“我为你考虑很久了,天地还有四季的变化,何况人呢?”这句话被认为是名言。

但是,道义开始变得模糊,在山涛的影响下,嵇绍放弃杀父之仇,而侍奉晋朝,而山涛和嵇绍的行为也导致了其他人的效仿。一些人在面对国家的危难时,选择了背叛自己的君主和国家。而保护国家的是君主和臣子的责任,而保护天下则是所有人都有责任。

亡国与亡天下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政权的更迭,一个朝代被另一个朝代取代,国家的统治权力发生了变化。而亡天下则指的是社会道德的崩溃,文化传承全部消亡。

……

孟浚看着这洋洋洒洒的文字,明白顾炎武所刊之意,便是以晋室南渡为引,意指满清入关便如同五胡乱华一般,绝不是普通的帝王鼎革可相提并论的。

良久,孟浚放下报纸,斟酌着话语,片刻后,对着顾炎武缓缓说道:“顾先生之文才及立意,我亦深感佩服,只是如此之文,略显深奥,百姓怕是难以理解。”

顾炎武闻言有些不解道:“都督,此文士绅之士皆可解之,岂会不懂”

孟浚站起身,朗声说道:“此文甚好,不过这报纸我更想让所有普普通通的百姓更轻易的理解,而不是仅靠士绅官员,顾先生,你言保天下,匹夫与有责焉,那便应该写的更加直白些,让百姓更清楚的知道,这篇文章的意思。”

顾炎武站起身,有些惭愧的说道:“都督所言甚是,我这便修改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转生成绿龙的我屑一点怎么了?

饿肚子的狐狸

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

爬墙的牛

开局人在半岛整爆,国家替我兜底

小小肖肖

能力是变身镜流,但压制不住魔阴

飘渺无声

四合院:一人纵横

姒洛天

求佛记

玉全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