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墙的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3章 封个什么王,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爬墙的牛,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江风猎猎,卷起码头众人的衣袂。
郭靖与杨过并肩立于石阶之上,目光投向缓缓靠岸的蒙古使节船。
只见船头上立着一道挺拔身影,锦袍玉带,正是忽必烈。
他身后跟着十数名护卫,个个身形彪悍,气息沉凝,显然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其中有两人格外显目,一个是蒙古国师金轮法王。
另一个则是身形枯瘦、面容阴鸷的老者,正是波斯国师姆拉克。
“王爷,此次过江,要不要老朽......”姆拉克眯着眼看向远处的襄阳城墙。
“国师莫要着急,”忽必烈笑着摆手,“此时节外生枝,反倒落了下乘!”
金轮法王沉声道,“王爷,南蛮子阴险狡诈,不可不防。”
忽必烈眯着眼睛打量一番远处的码头,“国师,在绝对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不足为惧。”
“王爷所言极是!”姆拉克点头称是。
“二位国师,英雄大会,才是你们一展身手的好机会。\"
忽必烈眼中闪过一丝冷芒,“本王要先去看看,这襄阳城中,到底有多少英雄豪杰!”
大船渐渐靠岸,忽必烈整了整衣冠,岸边早已等候多时的宋军将领上前迎接。
“果然是他。” 郭靖低声道,眼中闪过复杂之色。
他与忽必烈有旧,深知这位蒙古四王爷雄才大略,绝非寻常之辈。
杨过冷声道:“郭伯伯,忽必烈身边高手如云。”
他目光扫过船头,金轮法王、姆拉克国师赫然在列,此外还有数张陌生面孔,这些人气息皆是不弱。
郭靖目光复杂地望着忽必烈,“多年不见,他越发有王者气度了。”
不多时,忽必烈的队伍走上码头。
忽必烈一身华服,龙行虎步当先走来,更是显得气度不凡。
在他身后跟着姆拉克等一众护卫高手。
“大蒙古国使臣忽必烈,见过南朝丞相。”忽必烈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拱手行礼,丝毫不见敌意。
吴潜还礼:“王爷远道而来,有失远迎。”
“还请先入驿馆歇息,明日再议大事。”
忽必烈微微一笑:“丞相客气了。”
“本王此来,一为英雄大会之事,二为化解两国干戈。”
这番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吴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王爷此言当真?”
忽必烈正色道:“千真万确。本王愿与南朝永结盟好,共谋天下太平。”
贾似道见着忽必烈与吴潜两人一唱一和,更加坚信自己的判断。
心中打定主意,决不能让着二人继续,于是开口插话:“王爷,蒙古铁骑连年南下,杀戮我朝子民无数。”
“如今轻言和平,恐怕难以取信于人吧?”
忽必烈不慌不忙:“这位大人所言极是。”
“正因如此,大汗才会命本王才前来,以示诚意。”
吴潜沉吟片刻:“此事关系重大,需从长计议。”
“王爷且先休息,容我等禀告朝廷后再作答复。”
忽必烈含笑点头:“理应如此。本王静候佳音。”
“听闻王爷与郭大侠乃是旧识,本相特意安排他接待王爷!”
忽必烈仿佛未察,转向郭靖,眼中露出真切的热络:“郭叔父,多年不见,你风采依旧啊!”
只是他这一声‘叔父’,却是将郭靖架到了火上。
在场文武官员看向郭靖的目光俱都变得怪异。
郭靖抱拳:“四王爷客气。”
他语气平淡,不卑不亢,并未将旁人的目光放在心上。
忽必烈哈哈一笑,上前握住郭靖的手:“郭叔父,当年你在蒙古的英姿,本王至今记忆犹新。”
“若不是你执意南归,如今裂土封王,必有你一席之地!”
这话看似寻常,当中却暗藏玄机,既有暗藏拉拢之意,又有离间之嫌。
一时间,周围官员无不竖起耳朵,连吴潜也饶有兴致地看着郭靖如何应对。
郭靖抽回手,沉声道:“四王爷说笑了。”
“郭靖是宋人,当年为蒙古国效力,不过是为了报答大汗的庇护之情。”
“郭某如今回归大宋,守护襄阳是分内之事。”
忽必烈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他没想到郭靖如此油盐不进。
不过转念一想,随即笑道:“郭叔父果然忠义。”
“只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又何必......”
“四王爷!” 郭靖打断他,“大宋虽弱,却有亿万百姓,岂容外人觊觎!”
忽必烈脸上笑容不变,语气却加重了几分,同时改用了蒙语:“郭叔父,本王敬你是条好汉,才直言相告。”
“你守襄阳十余年,百姓流离失所,将士死伤无数,这一切值得吗?”
他指着身后的江北方向:“我大蒙古国疆域万里,百姓安居乐业。”
说到此处,忽必烈突然又改用汉话,再度提高语调:“若郭叔父肯携城归降。”
“大汗许诺封你为宋王,世代镇守南朝,保一方平安,岂不美哉?”
这番话掷地有声,在场除了杨过、贾似道、与赵葵三人心中暗骂。
其余众人无不震惊。
蒙古四王爷竟在大庭广众之下宣告,蒙古大汗许以王爵拉拢郭靖!
此时,吴潜脸色微变,若是郭靖真的答应,那他此前商议的计策将付诸东流。
而他这个钦差不但将会颜面扫地,皇帝也不会轻饶于他。
贾似道却暗自窃喜,若是郭靖归降蒙古,那吴潜匹夫必死无疑。
杨过心中鄙夷忽必烈的无耻的同时,也对忽必烈这一招阳谋满是佩服。
先是吴潜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铺垫,示意郭伯伯与蒙古国关系匪浅,引发众人遐想。
如今忽必烈又高调拉拢,显然二人是早有定计。
想要不动声色地将诬陷郭伯伯勾结蒙古人之事坐实。
此事一但传出,那时郭伯伯可就百口莫辩了。
看来,吴潜此人留不得了。
一念及此,他看向吴潜的目光中已经满是杀意。
这时,郭靖环视四周,朗声道:“四王爷,郭靖生为宋人,死为宋鬼。”
“我守襄阳,不为功名,只为身后亿万百姓。”
“至于归降之事,休要再提!”
忽必烈闻言,非但不恼,反而抚掌大笑:“好!好一个生为宋人,死为宋鬼!”
“郭叔父之忠义,果然名不虚传!”
他话锋一转:“只是郭叔父,你可知如今天下大势?”
“我蒙古国铁骑纵横东西,所向披靡。”
“我蒙古国土广袤万里,南朝却是偏安一隅,早已是强弩之末。”
“你守得住襄阳一时,守得住一世吗?”
郭靖眉头紧锁:“只要郭靖尚有一口气在,便会与襄阳共存亡!”
“好!” 忽必烈再次赞道,“郭叔父忠义,本王佩服。”
但他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如今种子已经种下,需得见好就收。
当即话锋一转,“诸位,本王今日前来,并非为了劝降郭叔父,而是为了英雄大会之事。”
“只是本王同郭叔父就位相见,故而多说了几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