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春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9章 运河与沧州:紧密相连的命运,京杭长歌,政春子,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林宇告别那威风凛凛的沧州铁狮子后,骑着自行车悠悠地穿梭在沧州的大街小巷之中。彼时,阳光恰似碎金,透过树叶的缝隙洋洋洒洒地飘落,微风则宛如轻纱拂面,带来丝丝缕缕的凉爽之意,仿佛是命运之手在轻轻指引着他,去揭开运河那神秘莫测的面纱,探寻其深藏已久的奥秘。
当他行至运河之畔时,眼前的景象瞬间令他呆立当场,满心震撼难以言表。但见那宽阔无垠的运河河面宛如一面巨大的明镜,波光粼粼之处似繁星闪烁,悠悠流淌的河水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千年岁月的悠悠往事。一艘艘货船似是不知疲倦的行者,在河面上穿梭往来,其发出的汽笛声交织错落,共同奏响一曲雄浑壮阔的时代乐章。岸边那古旧的码头,石缝间顽强地生长着一丛丛野草,它们在风中摇曳生姿,宛如忠诚的卫士,执着地守护着岁月残留的丝丝痕迹。林宇稳稳地停下自行车,伫立在岸边,深深地沉醉于运河这雄浑与灵动完美交织的绝美意境之中,恍惚间,耳畔似有昔日纤夫那雄浑有力的号子声隐隐传来,又仿若能听见码头边曾经的喧嚣嘈杂之声,此时此刻,历史与现实仿若两条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此处轰然交汇,碰撞出震撼人心的火花。
恰在此时,一位头发花白如雪、脊背微微弯曲却难掩眼神矍铄的老船工,迈着缓慢而稳健的步伐缓缓走来。他身着一袭洗得泛白的蓝布衫,那颜色恰似被岁月漂洗过的记忆,脚下蹬着一双黑色布鞋,鞋面虽已略显破旧,却被擦拭得干干净净。岁月如同一把无情的刻刀,在他的脸上精心雕琢出一道道深深的皱纹,而每一道皱纹之中,似乎都潜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他的双手粗糙而厚实,布满了层层叠叠的老茧,那些老茧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默默地记录着他在运河之上历经的风雨沧桑。老船工静静地在林宇身旁站定,目光紧紧追随着那逐渐远去的货船,仿佛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良久之后,才缓缓开口,声音中透着岁月沉淀的沧桑与厚重:“年轻人呐,这运河啊,可实实在在是咱沧州的命脉所系、生命线呐!打从隋朝开通之日起,就如同给沧州注入了一剂效力无穷的强心针,带来了那数都数不清的繁华盛景哟!遥想当年,这河面上的商船啊,一艘接着一艘,密密麻麻地首尾相连,那船队简直能绵延数里之长,洁白的帆影多得如同天上的云朵,把个太阳都给遮得严严实实的,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令人难以想象!南来北往的商旅们、文人墨客们、能工巧匠们,恰似过江之鲫一般,在沧州这片土地上穿梭往来,川流不息。也正因如此,沧州这才一步步发展壮大,成了北方首屈一指的商贸重镇,更成为了南北文化交流汇聚的关键枢纽之地。”
林宇听得如痴如醉,眼中满是对往昔繁华盛景的憧憬与向往之色,急忙问道:“大爷,听您这般一说,那时沧州的码头必定是昌盛至极啊!您老就给我好好讲讲其中的详情吧,也好让我感受感受当年那热火朝天的热闹劲儿。” 老船工咧嘴一笑,露出几颗残缺不全的牙齿,兴致勃勃地讲了起来:“那时候啊,码头边上的堆栈就像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小山似的,堆得满满当当的货物简直让人眼花缭乱。南方来的丝绸,一匹匹光鲜艳丽、柔顺爽滑,仿若天边的云霞;茶叶,馥郁清香扑鼻,满是山水之间的灵秀之气;瓷器,精美绝伦至极,白似霜雪、青若翠玉,令人爱不释手。北方运去的皮毛,柔软厚实温暖,仿若冬日暖阳;药材,种类繁多齐全,药效神奇无比;粮食,粒粒饱满圆润,堆积如山似海。搬运货物的工人们啊,从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他们喊着响亮的号子,那声音,简直能把天都给震破喽!而沿着码头的街道两旁,酒馆、客栈、钱庄、商铺一家挨着一家,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昼夜都灯火通明。掌柜的和伙计们忙得晕头转向,却还得满脸堆笑地迎来送往,那算盘珠子打得噼里啪啦响,就好似一场永不落幕的交响乐,片刻都未曾停歇过。” 林宇仿佛被老船工的话语施了神奇的魔法,灵魂瞬间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繁华至极的盛景,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又追问道:“大爷,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外地人,沧州是咋容纳得下的呀?” 老船工微微抬起手,轻轻抚摸着下巴上稀疏的胡须,缓缓说道:“咱沧州人自古以来就热情好客,二话不说便敞开了宽广的胸怀迎接四方来客。打那时起,不同的方言、风俗就在这儿相互碰撞交融,久而久之,便慢慢地孕育出了咱沧州独有的特色文化。就拿这建筑来说吧,你瞧瞧,既有徽派建筑那高高翘起的飞檐,恰似燕尾轻盈欲飞,灵动而不失优雅;又有晋商大院那厚重沉稳的风格,透着股子古朴大气,雄浑而庄重。这些外来元素和咱本地的风格巧妙融合,白墙黑瓦的马头墙搭配上四合院的布局,再加上咱沧州特色的砖石木雕,就这么着,构成了一道道别具韵味的独特风景。还有饮食方面呢,南方那些五花八门的食材和新奇独特的烹饪方法传到沧州,和咱本地的口味这么一结合,嘿,一道道新的菜肴就应运而生喽!”
就在林宇与老船工谈兴正浓之时,一位学者模样的中年人被他们的谈话吸引,面带微笑地加入了进来。这位学者身着一袭藏青色的中山装,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显得温文尔雅、气质不凡。他的腋下紧紧夹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仿佛那里面装满了知识的宝藏,等待着有缘人去开启。学者轻轻推了推眼镜,和声细语地说道:“沧州啊,正是因为运河的恩泽庇佑,才得以繁荣昌盛,而这文化艺术嘛,自然也是跟着蓬勃发展起来喽。就拿戏曲来说吧,沧州可是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呢!在这儿,南北戏曲的精华相互交融汇聚,经过岁月的沉淀与打磨,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唱腔和表演风格,也诞生了诸多闻名遐迩的名角和流派。那时候啊,戏迷票友多得数不胜数,茶园戏楼里天天都坐得满满当当的,从早到晚,锣鼓喧天,琴弦声声,那热闹劲儿,就像过年似的,一直能持续到深更半夜。再说说这民间艺术,剪纸、皮影、木雕、砖雕、刺绣,每一样都是精美绝伦、巧夺天工啊!那些剪纸作品,图案寓意丰富深远,什么龙凤呈祥、花开富贵之类的,既有着南方剪纸的细腻婉约,线条柔和得如同春日里的微风拂柳;又有着北方剪纸的粗犷豪放,线条刚劲有力似那塞外的秋风凛冽。还有皮影,雕刻得栩栩如生,人物在幕布后一经舞动,仿佛就能从那古老的故事里鲜活地走出来。木雕、砖雕也是,每一处花纹都精致得让人咂舌赞叹,而刺绣的针法更是细腻得如同牛毛,绣出的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就跟活的、真的一模一样,让人忍不住啧啧称奇。这些作品啊,不仅用于日常生活的装饰点缀,像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贴上剪纸、摆上木雕;遇上婚丧嫁娶等重要日子,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们还会在节日庆典、祭祀祈福等场合大展身手,承载着咱沧州人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与对传统文化的代代传承呐。”
林宇听得如痴如醉,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迫不及待地问道:“先生,那这运河对沧州的民俗又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呢?” 学者微微点头,扶了扶眼镜框,耐心地解答道:“这运河对沧州民俗的影响啊,那可真是深入骨髓、无处不在。就拿传统节日来说吧,沧州的节日庆典规模那叫一个盛大空前,仪式更是隆重得不得了。舞龙舞狮的时候,那色彩斑斓的龙和狮子在街头巷尾翻腾跳跃,活灵活现,仿佛真有灵性一般;踩高跷的艺人们扮成各种角色,高高在上,却又走得稳稳当当;划旱船的则模仿着在水上行船的姿态,左摇右摆,妙趣横生。这些活动里融合了大量从南北各地传来的新鲜元素,经过不断创新演变,形成了咱沧州独有的特色。再说说这婚丧嫁娶等习俗吧,那讲究可就更多啦!从相亲说媒到迎亲嫁娶,每一个程序、每一道仪式都在融合各地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别具一格的沧州风格。就比如说婚礼吧,迎亲的时候用花轿抬着新娘,一路吹吹打打,热闹非凡;拜堂成亲的仪式更是庄重肃穆,这些环节与本地的风土人情巧妙结合,就成了一道独特的婚俗文化景观。这些民俗文化,生动地反映了咱沧州人的包容精神与传承情怀,它们就像一颗颗璀璨耀眼的明珠,为运河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