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8章 地黄饮子,方剂杂论,附子理中丸,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阁中哗然。首座老者广袖挥出《千金方》残卷,空中金字显现:\"羊乳甘温,久服易生湿浊。患者本属脾肾阳虚,反受滋腻所困。\"十二玉牌中的山茱萸突然发出红光,与熟地黄黄光交织成网。
\"当减熟地用量,加苍术燥湿健脾。\"蓝裙少女茶盏中涌出茯苓利水之力,\"再用生姜三片、大枣五枚护胃和中。\"
三日后的河间县衙,三顶青布小轿同时落地。王铁匠搀着老父迈出轿门,老者右手仍微微发颤,却已能口齿清晰道谢;李秀才青衣整洁,虽面色稍白,耳中蝉鸣已化作细雨润物之声;周氏老妪拄着藤杖,足下生风。
后堂转出个襕衫医师,捧着三只陶罐苦笑:\"三位病家同时索要药渣,说是要埋入东南桃林。\"罐中残药忽生异动,附子碎片腾起红雾,石菖蒲根须扭成小人形状,熟地黄则渗出琥珀色汁液。
月升时分,阴阳阁檐角铜铃无风自鸣。十二药灵虚影浮现在桃林上空,望着百姓将药渣埋入三才穴。首座老者捋须而笑:\"草木金石得人气滋养,方能生生不息。\"
忽有夜枭啼血声划破长空。西南天际隐现赤色云气,形如癫狂舞者。石菖蒲发间明珠骤暗:\"瘴气西来,恐是山林间有人妄动相火...\"
河间县西南山林间,采药人赵三瘫坐在青石上。他右臂布满红斑,皮肤下似有活物游走,怀中竹篓里的三七竟生出猩红菌丝。瘴气所过之处,溪水泛着诡异铜绿,野兔瞳孔赤红如血。
阴阳阁内,龟甲玉牌突然裂开细纹。首座老者凝视着卦象面色凝重:\"山泽损卦,阳陷阴中。此瘴非天灾,实为人祸。\"十二药灵同时望向西南,见那赤云已化作九头鸟形,尖喙正对县城粮仓。
\"报——!\"药童踉跄闯入,手中疫症案卷自动展开:患者先觉足心灼痛,三日间红斑上行至腹,继而癫狂撕咬衣物。最末附着的舌象图惊得茯苓手中茶盏倾斜——舌体紫胀,苔如霉斑。
翠衣少女拈起案卷轻嗅,薄荷清气与腐毒相撞竟迸出火星:\"有人在炮制禁药!这毒瘴带着硫磺、朱砂的燥烈,又混着尸腐之气...\"她话音未落,西南方传来惊天巨响,赤色烟柱腾空而起。
瘴气源头山洞中,青铜丹炉轰然炸裂。披发方士狂笑不止,手中《火鼎经》残页纷飞:\"以童男童女为引,佐以硝石硫磺,这龙虎丹...\"他突然扼住喉咙,指缝间渗出黑血,丹炉碎片上的诡异符纹正泛着幽光。
洞外十里桃林无风自动,三月桃花瞬间凋零。昔日埋藏的药渣破土而出,附子碎片化作赤蛇,熟地黄凝成黄精小人,与变异三七展开厮杀。石菖蒲虚影在林间显现,发间明珠照出地脉中窜动的黑气:\"速取五月初五正午桃枝!\"
阴阳阁十二玉牌齐齐震颤。首座老者咬破指尖,精血点在龟甲裂纹处:\"此劫须以《黄帝内经》'四气调神'为本,诸君听令——!\"
天部·清上焦
红袍少年与玄衣男子并肩立于云头。附子烈焰焚尽空中瘴气,肉桂霜剑冻结毒雨。下方忽然传来惨叫——三个面赤发狂的村民正欲投井,却被青藤缠住脚踝。巴戟天自地脉中升起,肉苁蓉化作金丝锁住其任脉:\"诸位于寅时误饮符水,邪热已入心包!\"
地部·调中州
蓝裙少女掀起地皮,露出暗河中的腐臭丹渣。茯苓利水之力化作青龙,将毒水逼向特定方位。石菖蒲踏浪而至,九节菖蒲根须刺入河床:\"此地五十年前原是义庄,阴尸之气被丹术激活...\"紫衣妇人突然甩出明珠,照亮河底森森白骨。
人部·固下元
李秀才手持桃枝奔入疫区,身后跟着二十壮汉。昔日患者们按三才方位站立,将五月初五桃枝插入药渣埋藏点。地脉震动间,熟地黄小人从桃林冲出,黄精之气结成巨网罩住疫村。
子夜时分,病危的赵三突然坐起。他臂上红斑退至腕部,形成太极图案。十二药灵虚影环绕病榻,各自结出玄奥手印。
首座老者须发尽白,声音却如洪钟:\"此刻阴尽阳生,诸药归经!\"十二道流光汇入赵三天灵,熟地黄滋养的肾精沿督脉上升,附子激发的阳气顺任脉下行。当两股气劲在膻中穴相撞时,龟甲玉牌突然飞出,化作盾牌护住心脉。
\"阴阳互根,水火既济。\"老者剑指划出河图洛书,赵三体内乱窜的丹毒竟被逼至右臂。薄荷弹来一滴晨露,石菖蒲掷出明珠,但见黑血自少商穴激射而出,落地成冰。
三月后,河间县衙。痊愈的赵三率众捣毁丹炉残骸,在原址栽下百株连翘。桃林重绽新蕊,变异药材在茯苓调理下恢复本性,枝头挂着《汤头歌诀》布囊。
阴阳阁内,十二玉牌焕然如新。首座老者将改良地黄饮子刻入石碑:\"熟地黄九蒸九晒,附子用童便浸渍,薄荷改在霜降后采摘...\"碑文末行小字:凡阴阳失调之证,当遵\"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
暮春细雨飘洒,李秀才在疫村旧址开设义学。孩童诵读声里,昔日的瘴气沼泽已成莲池。并蒂莲下,隐约可见熟地黄与附子化作的游鱼首尾相衔,在水中绘出太极图形。
————————
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组成】熟干地黄 巴戟天去心 山茱萸 石斛 肉苁蓉酒浸,焙 附子炮 五味子 官桂 白茯苓 麦门冬去心 菖蒲 远志去心,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薄荷2g,水煎服)。
【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暗痱。舌强不能言,足废不能用,口干不欲饮,足冷面赤,脉沉细弱。
【证治机理】证由肾中阴阳俱虚,虚阳上浮,痰蒙窍道所致。“暗”者,舌强不能言也。“痱”者,足废不能用也。下元虚衰,肾精不能上荣于舌;加之肾阳不足,失于蒸化,水湿内聚,泛而为痰,痰浊阻于心窍,则舌强不能言。肾之阴阳两虚,则筋骨痿软无力,甚则足废不用;阴虚内热,则口干不欲饮;虚火上浮,则面赤;肾阳亏虚,不能温煦于下,则足冷;脉沉细弱,为肾阴阳两虚脉象。法当温补下元,滋阴壮阳,兼豁痰开窍。
【方解】熟地黄、山茱萸补肾填精,滋补肾阴;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四药相伍,阴阳并补,温肾填精,共为君药。附子、肉桂温助真元,摄纳浮阳,引火归原,以增温补肾阳之力;麦冬、五味子、石斛滋阴敛液,以增补肾滋阴之功,共为臣药。佐入石菖蒲、远志、茯苓交通心肾,开窍化痰。少佐薄荷,借其轻清疏散之性,以助解郁开窍之力;以生姜、大枣为引,调阴阳,和气血。本方为治肾虚喑痱证之代表方。
【配伍特点】阴阳并补,上下并治,以补虚治下为主。
【方歌】地黄饮子山茱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