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七回 五通神显灵航大海 宋康王被困牛头山,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诗赞曰:
庙食人间千百春,威灵赫奕四方闻。
从他着论明无鬼,须信空中自有神。
且说康王君臣八人一路奔逃,身后兀术的追兵如影随形,眼瞅着就要被追上,众人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插翅难飞,几乎绝望,只等着束手就擒。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茫茫海面上忽然驶来一艘海船。众大臣顿时眼前一亮,拼尽全力朝着海船大喊:“船上的驾长,快来救驾!”
海船上的人听见呼救声,立刻转动船篷,将船驶近岸边,抛下铁锚稳住船只。康王等人慌忙下马,顾不上坐骑,匆匆忙忙登上船。船上的人见番兵越逼越近,迅速起锚撑篙。船刚刚驶离海岸,兀术就纵马赶到,他大声叫嚷:“船家!快把船靠过来,重重有赏!” 然而,船上的人充耳不闻,升起风帆,向着远方疾驰而去。
兀术望着远去的船只,一脸茫然,问军师:“如今我们该往何处去?” 军师思索片刻后说道:“他们多半是逃往湖南投奔岳飞,我们不如也往那边追去。” 兀术点头道:“既然如此,我先行一步,你在后面催促粮草,速速赶来。” 说罢,便带着人马沿着海塘继续追击。
兀术带着人马追了一阵,忽见三个渔人正在岸边钓鱼,他驱马上前问道:“三位百姓,我问你们,可曾见到一艘载着七八个人的船经过?” 三个渔人连忙答道:“见到了,见到了!老老少少加起来有七八个,刚刚才过去。” 兀术心中一喜,说道:“那就麻烦你们给我们带路追赶,要是抓住了人,定有重赏。”
这三个渔人对视一眼,心中暗自盘算:“不如将他们引到江边,等潮水一来,淹死这些番兵!” 于是假意答应道:“行,你们跟着我们来。” 便领着大队人马沿着江边追去。不多时,只见远处白浪翻滚,潮水如同万马奔腾般涌来,浪头高达数丈,波涛汹涌。有诗为证:
怒气雄声出海门,舟人云是子胥魂。
天排雪浪晴雷吼,地拥银山万马奔。
上应天轮分晦朔,下临宇宙定朝昏。
吴征越战今何在?一曲渔歌过晚村。
钱塘江的潮水向来汹涌,顷刻间巨浪滔天,伴随着山崩地裂般的巨响,兀术见状吓得魂飞魄散,大叫一声,急忙拍马逃向高处。然而,汹涌的潮水无情地袭来,兀术的前队几万人马,连同那三个钓鱼的渔人,都被卷入浪涛之中,葬身鱼腹。原来,这三个渔人竟是朱县主等人假扮,他们不惜牺牲自己,只为了迷惑兀术。后来高宗南渡,朱县主被封为松木场土地,朱、金、祝三相公的古迹至今犹存。
兀术望着被潮水吞没的人马,怒火中烧:“没想到中了这渔翁的奸计,折损了这么多兵马!” 这时,军师从后面赶来,心有余悸地说:“吓死臣了!虽然损失了些人马,但幸好狼主平安无事。我们继续追到湖广,一定要捉住康王,才能消此心头之恨!” 于是,他们整顿人马,继续朝着湖广方向追去。
再说康王这边,幸得海船搭救,暂时脱离了危险。路金让船家准备了午饭,君臣几人还没吃完,前方突然驶来一艘大船。那大船猛地撞过来,几个强人从船上跳了下来,气势汹汹,就要动手。众大臣急忙喊道:“休要惊吓了圣驾!” 强人嗤笑道:“什么圣驾?” 太师大声说道:“这是宋朝天子!” 强人一听,顿时来了精神:“正好!我家大王正想找宋朝天子呢!”
这些强人闯进船舱,将高宗和众大臣一股脑儿地捉上大船,押解到蛇山。上岸后,有人进寨禀报:“大王,抓到了几个人!” 大王问道:“抓的是什么人?” 喽罗答道:“是宋朝皇帝!” 大王一听,怒不可遏:“绑去砍了!”
李纲急忙喊道:“且慢!在这茫茫大海之中,我们还能逃到哪里去?但好歹也得让我们死个明白,我们与你有何仇怨,让我们做个明白鬼!” 大王冷哼一声:“既然想明白,就带他们去两廊看看,再受死!”
头目领命,带着李纲等人来到两廊下,只见墙壁上挂满了图画。李纲疑惑地问:“这画的是什么故事?” 头目解释道:“这是梁山泊宋大王的出身。我家大王,就是北京有名的浪子燕青。宋大王一生忠义,却被奸臣害死,这是天大的冤屈!”
李纲顺着图画逐一看去,看到 “蓼儿洼” 时,顿时明白了一切,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喊:“宋江!好一个忠义之士!” 又一边骂:“燕青!你这背主忘恩的贼!不能为宋江报仇,杀了蔡京、童贯这些奸臣,反而在此偷生快活!”
燕青在一旁听见,心中暗自思忖:“这老贼骂得有理。” 便对头目说:“把他们送回船上,由他们去吧。” 头目得令,将君臣八人推回海船,便各自回山去了。
高宗和众臣望着茫茫大海,一脸茫然,不知道该往何处去,不禁抱头痛哭:“这些贼人把我们扔在这里,岂不是要活活饿死!” 正哭着,又一艘大船迎着风浪驶来。众人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齐声呼救:“救命啊!”
只见五个大汉将船靠了过来,问道:“你们要去哪里?” 众人连忙答道:“我们要去湖广寻找岳元帅!” 五个大汉爽快地说:“我们送你们去。进舱坐好,桌上有点心,先吃些填填肚子。”
君臣几人早已饥肠辘辘,进舱后便拿起点心吃了起来。高宗感慨道:“天下竟有如此好人!若我能回朝,必定封他们高官厚禄。” 话音刚落,船家便说:“到湖广了,上岸吧。” 众人不敢相信:“哪有这么快,别哄我们!” 五个大汉笑道:“你们上岸看看,这不是界牌关吗?”
李纲等人保护着高宗上岸查看,果然是黄州界牌关。众人喜出望外,正要感谢船家,回头一看,哪里还有船的影子,只见云雾中五位官人缓缓离去。众臣惊叹道:“真乃圣天子自有百灵护佑,也不知是哪里的神仙,救了我们君臣性命!” 高宗也说道:“众卿记住,等我回朝,一定在各地立庙,让他们永享香火。” 后来高宗迁都临安,便封这五位为五显灵官,还在普济桥敕建庙宇,香火至今不断。
高宗君臣八人进了界牌关,走了半日,来到一座村庄。李纲抬头一看,脸色骤变,急忙说道:“主公不好!这是张邦昌的家,快走!” 沙丙、田思忠急忙搀扶着高宗往前跑,却被张府的人瞧见了。那人慌忙进去禀报:“老爷,门口有七八个人经过,听他们说话,好像是宋朝天子,往东边去了!”
张邦昌一听,立刻吩咐备马,追了出去。远远望见前面正是高宗君臣,他大声喊道:“主公慢行!微臣特来保驾!” 说着,连忙赶上来,下马跪地:“主公怎能冒险前行,万一出了事可如何是好!请圣驾暂且到臣家休息,臣这就去召岳元帅前来保驾。” 高宗犹豫片刻,对众臣说:“那就先到张爱卿家,再做打算。”
张邦昌请高宗上了马,自己和众臣跟在后面回到家中。到了大厅,高宗坐下后问道:“爱卿可知岳飞如今在何处?” 张邦昌答道:“岳飞现在澶州驻军,臣即刻前去召他来。” 高宗听了大喜。张邦昌吩咐家人准备酒席款待,天黑后,将高宗等人安排在书房休息,又私下命家人在前后看守。随后,他辞别高宗,假意去召岳飞,实则快马加鞭赶往粘罕营中通风报信,让粘罕来捉拿康王。
张邦昌的原配蒋氏夫人,平日里一心向佛,吃斋念佛,家中事务大多由徐氏二夫人掌管。当晚,一个丫环悄悄将张邦昌与二夫人密谋扣留天子、向金邦通风报信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蒋氏夫人。蒋氏夫人听后大吃一惊,心中暗想:“君臣大义岂能不顾,张邦昌这是要绝灭天伦!”
等到二更时分,蒋氏夫人悄悄来到书房,轻轻敲门,低声说道:“快起来逃命!” 高宗君臣听见声音,连忙开门,问道:“你是何人?” 蒋氏夫人轻声说:“妾乃罪臣之妻蒋氏。我夫设下奸计,将圣驾留下,已经去报粘罕来抓人了!”
高宗大惊失色,急忙说道:“王嫂救命,日后定当重谢!” 蒋氏夫人说:“请随我来。” 君臣八人跟着蒋氏夫人来到后院。蒋氏夫人无奈地说:“前后门都有人把守,四周都是高墙,难以出去。只有花园的墙稍矮些,墙外是菜园,主公只能从墙上爬出去了。”
高宗君臣八人别无他法,只好攀着树枝,翻过墙头,慌慌张张地逃走了。蒋氏夫人知道自己难逃一死,解下腰间的鸾带,在一棵大树上吊自尽了。
张邦昌赶到番营,向粘罕报信。粘罕立刻率领三千兵马,连夜赶到张邦昌家。他在大厅坐下后,大声说道:“快把南蛮皇帝带来!” 张邦昌带着家人走进书房,却发现书房门大开,高宗君臣早已不见踪影。他大惊失色,急忙四处寻找,一直找到后花园,只见墙头有攀爬的痕迹,心中暗叫不妙。回头一看,又瞧见蒋氏夫人吊在树上,顿时咬牙切齿:“原来是这贱人坏了我的大事!” 他拔出佩刀,割下蒋氏夫人的首级,到大厅向粘罕禀道:“臣妻放走了康王,臣已将她斩首,请罪!”
粘罕说:“既然如此,他们应该没跑远,你在前边带路去追。你既然归顺我国,留在此地也无用,不如随我回本国去吧。” 随即命小番将张邦昌家抄了,房子也付之一炬。张邦昌看着被烧毁的家园,心中懊悔不已,却也无可奈何,只能跟着粘罕离去。
且说高宗君臣八人在夜色中仓皇奔逃,走了大半个晚上,好不容易踏上大路,却迎面撞见王铎带着随从骑马而来。原来王铎此行是要去拜访张邦昌,密谋归降金国之事。冤家路窄,他一眼瞥见高宗君臣,心中暗喜,却佯装惊慌,急忙下马,跪倒在地奏道:“陛下为何这般狼狈?”
李纲上前将金陵失陷、一路逃亡的经过如实相告。王铎假意同情道:“既然如此,臣的家就在前方,恳请陛下先到臣家中稍作休息,用些酒饭,臣再护送陛下前往澶州与岳飞会合。” 高宗疲惫不堪,不疑有他,便带着众臣跟随王铎前往。
谁知一进王铎家中,王铎立刻变脸,喝令家将将高宗君臣八人捆绑起来,拘禁在后花园中。随后,他飞身上马,急忙赶去迎接粘罕报信。
此时,王铎的大儿子王孝如正在书房读书。书童匆匆跑来,将父亲捆绑高宗、准备献给金邦的事告诉了他。王孝如大惊失色,赶忙跑到后花园,喝退看守的家人,救出高宗君臣,一同往后花园外逃去。
一行人没跑出多远,王孝如心中却陷入了痛苦的挣扎。他暗自思忖:“我若不能为国报仇,是为不忠;可违背父亲的命令,放走高宗,又是不孝。不忠不孝之人,还有何颜面活在世上!” 想到此处,他悲呼一声:“陛下,罪臣之子不能再护送您了!” 说完,毅然跳入山涧,投水自尽。高宗君臣悲痛叹息一番,不敢停留,继续匆忙逃命。
另一边,王铎在路上遇到张邦昌,带着他一同去见粘罕,得意地禀报道:“高宗已被臣捆绑在后花园,专等狼主前去捉拿!” 粘罕大喜,随王铎来到家中。不料,王铎的家人却禀道:“公子放走了高宗,一同逃走了!” 王铎顿时呆若木鸡,只好如实奏报。粘罕勃然大怒,命人抄没王铎的家产,烧毁房屋,还强令王铎和张邦昌充当向导,一同去追赶康王。王铎满心懊悔,暗自痛恨:“早知粘罕如此狠毒,何苦做这卖国奸臣!”
王孝如身边有个家将叫王德寿,得知小主放走康王,急忙追了上去,想要追随王孝如。王铎在路上远远望见王德寿,心中盘算,便向粘罕禀道:“前面那个是我家的王德寿,他熟悉这一带的路途,让他做向导去追拿康王,必定万无一失。” 粘罕信以为真,唤来王德寿,命他骑马带路。王德寿却推辞说:“小人不会骑马。” 粘罕不耐烦地说:“那就步行!”
王德寿心中早已打定主意:“公子拼死放走陛下,我怎能帮着番兵追赶?不如带他们在山里绕圈子,拖延时间,好让陛下逃脱。” 于是,他领着番兵专挑山路走,专往高山上爬。粘罕见山势险峻,便在山下扎营,命番兵跟着王德寿爬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