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回 娄公子捐金赎朋友 刘守备冒姓打船家,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娄氏两公子在岸上悠闲地散步,突然,从屋角处走来一个人,一见到他们便低头下拜。两公子赶忙伸手将他扶起,疑惑地问道:“你是何人?我们并不认识你。”那人有些惊讶地反问道:“两位少老爷难道不记得小人了吗?”两公子仔细端详着他,思索片刻后说道:“看着有些面善,一时之间却想不起来。”

那人连忙自我介绍:“小人是先太保老爷坟上负责看坟的邹吉甫的儿子,邹三。”两公子听后十分惊讶,忙问:“你怎么会在这里?”邹三解释道:“自从少老爷们都进京之后,我父亲照看的坟山十分兴旺,后来在门口又购置了几块田地。原来的旧房子就不够住了,于是我们家另买了房子,搬到了东村,把旧房子让给了我的叔叔住。后来,我们家弟兄几个都娶了亲,东村的房子只够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住。我有个姐姐,嫁到了新市镇,姐夫去世后,姐姐就把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接到了这里居住,我也就跟着来了。”

两公子听后点了点头,又问道:“原来是这样。那我家的坟山,没有人去破坏践踏吧?”邹三拍着胸脯保证道:“这种事谁敢做?府县的老爷们从那里经过,都要进去磕头祭拜,一草一木都没人敢动。”两公子又关心地问:“你父亲和母亲现在在哪里呢?”邹三回答说:“就在市镇尽头我姐姐家里住着,离这里不远,没几步路。我父亲常常想念二位少爷的恩情,只可惜一直没能见面。”

三公子转头对四公子说:“邹吉甫老人家,我们也很想念他。既然他住得不远,不如去他家里看看吧?”四公子也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便说道:“好啊。”于是,他们带着邹三回到岸上,吩咐跟随的人告诉船家他们的去向。

邹三在前面带路,一行人径直走到了市镇的尽头。只见那里有七八间矮小的房子,两扇篱笆门半开半掩着。邹三走上前去喊道:“爹!三少老爷和四少老爷来了!”屋内传来邹吉甫的声音:“是谁呀?”随后,邹吉甫拄着拐杖走了出来,一看到两位公子,顿时喜出望外。他连忙把两位公子让进堂屋,随手丢开拐杖,便要倒身行大礼。两公子急忙扶住他,说道:“您老人家何必行这样的大礼呢!”然后,两公子拉着他一起坐下。

邹三端来茶水,邹吉甫亲自接过,恭敬地递给两公子。三公子开口说道:“我们从京里回来,一到家就打算去先太保的坟上扫墓,想着到时候就能和您老人家见面了。却因为绕路去嘉兴看望蘧姑老爷,无意中走到了这里,没想到碰到了您儿子,得知您在这里,才能见到您。一晃十几年没见了,您老人家身体越发硬朗了。刚才听您儿子说,您那两个儿子都娶了媳妇,是不是又添了几个孙子呀?您的老伴也和您一起在这里吗?”

正说着,一位白发齐眉的老婆婆走了出来,向两公子和邹吉甫行了万福礼,两公子也礼貌地还了礼。邹吉甫对老婆婆说:“你快去告诉女儿,准备些饭和茶,留二位少老爷在这里坐坐。”老婆婆应声进了里屋。邹吉甫感慨地说:“我们夫妻二人,对太老爷和少老爷们的恩典感激不尽,一刻也不敢忘。我这老婆子,每天都在房檐下烧一炷香,保佑少老爷们能够官居一品。如今大少老爷想必也是坐大轿子的大官了吧。”

四公子谦虚地说:“我们弟兄几个都不在家,也没给您老人家带来什么好处,您却说出这样的话,让我们心里实在不安。”三公子也说道:“况且这么多年来,坟上一直劳烦您老人家看守,我们感激还来不及呢,怎么能让您说这样的话。”邹吉甫又问:“蘧姑老爷已经告老回乡了,他的少爷很可惜去世了。小公子想必也已经长大成人了吧?”三公子回答:“他今年十七岁了,天资还算聪明。”

这时,邹三把饭菜端了上来,有鸡、鱼、肉、鸭,摆放得整整齐齐,还有几样新鲜的蔬菜,摆在桌上后,他请两位公子坐下。邹吉甫觉得自己身份低微,不敢过来陪坐,两公子再三拉他一起坐下。斟上酒后,邹吉甫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乡下的水酒,恐怕少老爷们喝不惯。”四公子尝了一口,说道:“这酒还不错,有些味道。”

邹吉甫一边喝酒一边说道:“现在的人情真是淡薄了,用米做出来的酒汁都很稀薄。我还是听我已经去世的父亲说,在洪武爷在位的时候,什么都好,二斗米能做出足有二十斤的酒娘子。后来永乐爷掌管江山后,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什么都变了,二斗米只能做出十五六斤酒了。像我这酒,已经是少放水了,可还是这么淡薄无味。”三公子安慰道:“我们的酒量也不大,这个酒对我们来说就已经很好了。”

邹吉甫喝着酒,接着说道:“不瞒少老爷说,我老了,没什么用了。要是老天爷可怜可怜,能让孩子们再过几年洪武爷那时的好日子就好了!”四公子听了,望着三公子笑了笑。

邹吉甫又好奇地问道:“我听人说,本朝的天下,原本应该和孔夫子那时的周朝一样好的,就因为出了个永乐爷,把一切都弄坏了,真有这回事吗?”三公子笑着说:“您是乡下的老实人,怎么会知道这些话呢?这话到底是谁跟您说的?”邹吉甫回答:“我本来确实不知道这些话,因为我们镇上有个盐店,盐店里有一位管事的先生,他平时没事的时候,就会到我们的稻场上,或者柳荫树下坐着,说这些话,所以我常常能听到。”

两公子听了很惊讶,忙问:“这位先生姓什么?”邹吉甫说:“他姓杨,为人非常忠直,而且是个喜欢读书的人,经常在袖口内藏着一卷书,走到哪里就拿出来看。往常他在这里吃过饭后没事,也会出来散步,可如今要见这位先生,却再也见不到了!”两公子追问道:“这位先生去哪里了?”

邹吉甫叹了口气说:“唉,别提了!杨先生虽然是做生意出身,可对店里的一切账目,却不愿意用心去料理。除了外出闲逛,在店里的时候,也只是垂着帘子看书,所以店里的人都叫他‘老阿呆’。前些年,东家因为他为人正气,所以让他总管店里的事务。后来东家听说了他这些‘呆事’,就亲自到店里查账,这一查,发现亏空了七百多两银子。问他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又说不清楚,还在东家面前咬文嚼字、指手画脚地不服气。东家生气了,就写了一张状子,送到了德清县里。县主老爷见是盐务的事情,就认真办理,把杨先生抓到了监里,关起来追究责任,到现在已经在监里快一年半了。”

三公子听后问道:“他家有没有什么产业,可以用来赔偿这些亏空呢?”邹吉甫无奈地说:“要是有就好了。他家住在这村口外四里多路的地方,两个儿子都是愚笨之人,既不做生意,也不读书,还得靠着杨先生养活,拿什么来赔偿呢?”

四公子听了,气愤地对三公子说:“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有这样爱读书的君子,却还被那些守财奴如此欺负虐待,真让人愤怒!我们能不能商量个办法,把这个人救出来呢?”三公子思考了一下说:“他不过是欠了债,又没有犯法。现在只需要到城里问清楚事情的底细,替他把这几百两的债还清就行了。这有什么难的?”四公子赞同地说:“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我们俩明天回到家,就去办这件事。”

邹吉甫听了,高兴地说:“阿弥陀佛!二位少老爷向来肯做好事,想想从前,不知道救济了多少人。如今要是能把杨先生救出来,这一镇上的人,谁不敬仰你们啊!”三公子叮嘱道:“吉甫,这件事你在镇上先不要说出去,等我们去见机行事。”四公子也说:“没错,还不知道这件事能不能办成呢,说出去要是办不成,就太没意思了。”

于是,他们不再喝酒,取来饭吃了。吃完后,便匆匆回到船上。邹吉甫拄着拐杖,把他们送到船上,说道:“少老爷们恭喜回家,我改日再到城里的府上请安。”又让邹三捧着一瓶酒和一些小菜,送到船上,给二位少老爷当作消夜。看着船开走了,邹吉甫才转身回去。

两公子回到家后,先处理了一些家务事,又应酬了几天客人。之后,他们顺便叫来一个名叫晋爵的办事家人,吩咐他到县里去查一查新市镇盐店里送来监禁的那个人,叫什么名字,亏空的是哪一项银两,总共亏空了多少,以及这个人有没有功名,把这些情况都查清楚后回来报告。晋爵领命后,来到了县衙。

户房的书办是晋爵结拜的兄弟,见他来查这件事,连忙把相关的案卷找了出来,用纸张抄写了一份,递给他。晋爵拿了回来,向两公子回覆情况。只见上面写着:“新市镇公裕旗盐店,呈首商人杨执中(即杨允),多年来在店里,不守本分,嫖赌穿吃,侵用成本七百余两,耽误了国家的税收,恳请恩准追究其责任等等。但查此人系禀生拔贡,不便强行追讨欠款,应该请示上级褫夺其功名,以便严格追讨;现在将本犯暂时寄监收禁,等候上级批示,然后再限期追讨等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修仙:挂我开,副作用你扛

陆贰八

七零:辣妻随军,冷面糙汉不经撩

黑醋汁

甜撩心宠

冷亦蓝

重生1907:我必死守东北

家里蹲得住

合欢宗极品鼎炉,开局被圣女俘虏

国士无双

斩神:当恶女成为腾蛇代理人

妮妮铁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