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随竹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八回 奏沉疴仁宗认国母 宣密诏良相审郭槐,古典白话合集,清风随竹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道旨意正合六合王心意,他侧身在前引路,来到寝宫内,只见里面寂静无声,连一个侍奉的丫鬟都没有。御榻上锦帐高悬,狄后躺在里面。仁宗急忙上前问候病情,狄后翻身问道:“陛下,这天下最为重要的事情,以什么为先?”皇帝答道:“没有比孝道更重要的。”狄后叹了口气说:“既然以孝为先,可有做儿子的不知道母亲生死的吗?又有身为君主却不知母亲在外面漂泊的吗?”这两句话问得皇帝一头雾水,还以为狄后是病中说胡话。
狄后又说:“这件事臣妃全都知晓,只怕陛下不信。”仁宗听到狄后自称“臣妃”,十分惊讶,说道:“皇娘何出此言?还请您明白告知。”狄后转身从帐内拉出一个黄匣,说道:“陛下可知这东西的来历?”仁宗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块包裹玉玺的龙袱,上面还有先皇的亲笔御记。仁宗看完,连忙站起身来。一旁的陈林睹物思情,想起当年往事,早已泪流满面。
皇帝猛然回头看见陈林哭泣,更加诧异,便追问这袱子的来历。狄后这才说起郭槐与刘后密谋陷害李后的经过:“这件事里,多亏了两个忠义之人,一个是金华宫承御寇珠,一个是陈林。寇珠奉刘后之命抱出太子,当时就是用这块袱子包裹,暗中交给了陈林。”仁宗听到这里,又看了陈林一眼,此时陈林已经哭得像个泪人。
狄后接着说:“多亏陈林历经千辛万苦,才把太子抱到南清宫抚养了六年。陛下七岁时被先皇立为太子,补上东宫之位。可偏偏陛下在寒宫见到母亲时落泪,引起了刘后猜忌,她残忍处死寇珠,又要赐死太后。这中间又有两个忠臣挺身而出,小太监余忠甘愿替太后赴死,秦凤这才把太后救出来,送往陈州。后来秦凤自焚,家中没了主事之人,太后无法安身,只能在破窑里乞讨为生。幸好包卿在陈州放粮,在草桥认太后为母,对外假装母子,遮掩众人耳目。昨天太后前来给我祝寿,我们才得以相见。”
仁宗听完,震惊不已,泪如雨下,问道:“这么说,朕的皇娘现在何处?”只听见罩壁后面传来阵阵悲泣声,一位身着一品官服的夫人走了出来,仁宗见了,顿时愣住了。
太后担心皇帝心生疑虑,急忙取出金丸,递给仁宗。仁宗接过仔细端详,发现这金丸与刘后所持的十分相似,只是上面刻着“玉宸宫”字样,下方还镌刻着娘娘名号。仁宗几步抢上前,双膝重重跪倒在地,悲声说道:“孩儿不孝,让皇娘受苦了!”话未说完,已忍不住放声大哭。母子二人相拥而泣,悲痛之情难以自抑。
这时,狄后也从床上起身,跪在地上连连叩首请罪。六合王和陈林见状,也纷纷跪倒在旁,哀伤地劝慰着。母子二人沉浸在悲伤之中许久,仁宗这才止住哭泣,转身叩谢狄妃的相助之恩,将她搀扶起来;又紧紧拉住陈林的手,泪流满面地说道:“若不是你忠心为国,哪里还有今日的我!”陈林激动得说不出话,只能不断流泪,以谢皇恩。
众人平复情绪后,纷纷起身。仁宗又对太后说道:“皇娘受了这么多苦,孩儿身为天子,如何面对满朝文武?又怎能不被天下人指责?”想到此处,仁宗又怨又愤。狄后在一旁劝慰道:“圣上回宫后可立即下旨,派郭槐、陈林一同前往开封府宣读,包学士自有办法处置。”这其实是包公预先定下的计策,由李诰命告知李太后,太后再转达给狄后,狄后才向仁宗如此奏请。
仁宗采纳了狄后的建议,又对太后说了许多安慰的话,随后起驾回宫。回宫后,他立刻亲自起草诏书,密封妥当,钦点郭槐、陈林前往开封府宣读。郭槐以为这是要加封包公,满心欢喜地与陈林一同前往开封府。
再说包公,自昨日护送太后前往南清宫后,没过多久,包兴就押着空轿回来禀报:“狄后把老夫人留下了,说要多住几天。小人押轿回来,那边赏了跟役的人二十两银子,轿夫二十吊钱。”包公点点头,吩咐道:“明天五更,你去朝房打听消息,一定要悄悄行事。有任何动静,立刻回来告诉我。”包兴领命而去。
第二天黎明,包兴匆匆返回。得知包公还在卧室,他连忙进去,在廊下轻轻咳嗽示意。包公问道:“你回来了?打听到什么消息没有?”包兴禀报道:“听说刘后昨夜身体不适,圣上立刻前往仁寿宫请安;之后又传旨,要亲临南清宫,说是狄后娘娘也生病了。估计这会儿圣上还没回宫呢。”包公听后,说道:“知道了。”包兴退出后,包公与夫人商议道:“这肯定是太后向狄后吐露了实情,狄后才设下此计。”夫妻二人心中暗自欣喜。
刚用完早饭,就有人禀报圣旨到了。包公急忙换上朝服,将宣旨之人迎到公堂。只见郭槐在前,陈林在后,二人手捧圣旨。郭槐自恃是都堂官员,认为应由自己宣读圣旨,便展开御封。包公行完三呼万岁之礼后,郭槐开始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有太监郭……’”刚念到这里,看到圣旨中自己的名字,他顿时念不下去了。旁边的陈林接过圣旨,继续宣读:“‘今有太监郭槐谋逆不端,奸心叵测。先皇乏嗣,不思永祚之忠诚;太后怀胎,遽遭兴妖之暗算。怀抱龙袱,不遵凤诏,寇宫人之志可达天;离却北阙,竟赴南清,陈总管之忠堪贯日。因泪痕,生疑忌,将明朗朗初吐宝珠,立毙杖下。假诅咒,进谗言,把气昂昂一点余忠,替死梁间。致令堂堂国母,廿载沉冤;受尽了背井离乡之苦。若非耿耿包卿一腔忠赤,焉得有还珠返壁之期。似此灭伦悖理,理当严审细推。按诏究问,依法重办。事关国典,理重君亲。钦交开封府严加审讯,上命钦哉!’望诏谢恩。”
包公高呼“万岁”,起身接过圣旨,随即厉声吩咐:“拿下!”只见性格直爽的赵虎误以为要拿陈林,伸手就要上前。包公赶忙大声喝止:“大胆!还不退下。”赵虎一愣,这才反应过来。王朝、马汉则上前,除去郭槐的衣冠,将他押到公堂,面朝供奉的圣旨跪倒在地。
包公在左侧设好主座,旁边又设了一个侧座,请陈林坐下。随后,包公入座,目光严肃地看向郭槐,说道:“你速速将以往所作所为,从实招来!”
不知郭槐到底会不会招供,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