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喝毛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拜师学艺的诚意与艰辛,开局签到刑警队,我喝毛峰,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文十分的有意义,平台找了好久才找到此文,对本文的重点部分进行了标红,所有学习传统武术的人都可以看看,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现流传的六合大枪门派很多,但在陕西主要有两大渊源,一支是李万福老先生所传,主要传人有吴银贵、兴子孝老师等辈;
另一支是由杨大先生(即杨善山老师)所传,主要传人是刘存和老师,王福余等辈。杨老师一生授拳,传遍关中,西北五省。
据杨先生回忆,当年他在户县演练六合大枪,曾碰到一位80多岁的老道人,老道人见到他万分激动,热泪盈眶的说“今天一见六合枪还在世间流传,真是万幸,老衲死而无憾。”
老道人说该枪源自甘肃崆峒山(该山在甘肃平凉地区,是着名的佛、道教仙境盛地),在当年兵荒马乱的年代,山上所有人祖辈习练武功。
六合枪乃为山中人主要修炼的长器械,长年来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恐怕六合枪法及武功外传,山中所有练武的人不得下山。
他是后来借机从山上逃下来的,至今仍谨记山中禁令,丝毫不敢外露武功,但只因年事已高,四处流浪,害怕六合枪失传于世,也不免寻找机会。
老道人随后又为杨先生指点六合枪法的心得与精要。杨先生说只可惜当时老道人由于苦衷不愿留下姓名,至今无从考证。
但这和当年兴平侯平西(六合枪第一代传人)在甘肃崆峒山跟随一老道学习六合枪的史实不谋而合,可见甘肃崆峒山乃为六合枪的沃土。
六合大枪到杨先生这一辈已是单传五代,依次是:板桥(陕西兴平地名)侯平西,兴平杨鹏、冯玉魁、油郭(陕西兴平地名)七教师(郭侠夫),陈文(陕西兴平地名)杨大(即杨善山老师),到杨善山老师辈广为流传,习练该枪者虽数以万计。
但当今只有前三合枪广为习练,现就兴平的王福余老师回忆先师杨先生传授六合大枪时所讲该枪的渊源,简单叙述如下,只为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发扬下去,不为名利,务真求实。以告慰杨善山先生的遗志。
六合枪第一代传人侯平西小的时候,家境贫寒,在甘肃崆峒山下给一个财主家以放羊为生,财主给他家儿子请拳师教拳,侯平西也很爱学拳。
但财主是不可能让他一块学的,所以他就每次偷看一两个姿势,第二天出去放羊时,他就在附近认真的回忆练习,时间长了,被一位老道长看在眼里。
有一天,老道长走到侯平西跟前说:“谁家的娃,不好好放羊,在这胡蹦啥呢,别让羊把我家庄稼都吃了。”
侯平西忙上前赔礼说:”老爷爷,是我放的羊,我一边练拳,一边放羊,吃不了您的庄稼的。”老道长说:“你在这里练得啥拳?”
侯平西说:“我不知是啥拳,东家的拳师教的,我偷着学的,也不知到啥拳?”老道长说:“原来是这样,你如果想学拳,就每天来把羊放到这里跟我学吧,但不许给任何人说!”
侯平西高兴的说:“成”。就这样,侯平西开始了正规的学拳生涯。侯平西跟老道长一学就是数年,这期间,东家多次要给他换工种,他都不换,直至把拳学成,特别是六合大枪。
这时老道让他不要再在这给地主放羊了,可回家干一番事业了,他瑾尊师命,回到了兴平故里。整日苦练,六合大枪长进很快。
不久,兴平有一位大财主叫杨鹏,人很仗义,是一个练拳迷,得知侯平西先生六合枪出众,特别想学六合枪,故请来全县士绅,张灯结彩、唱大戏,有意把侯平西也请到来。
当客人都到齐时,财主杨鹏揭开摆在堂屋正中八仙桌上的红绸,桌上摆满了银锭,中间压着房契、地契,给侯平西叩头拜师,要学六合大枪。
侯平西也没想到,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被杨鹏的诚心所感动,当着众人,跪在神桌前发誓,完整教出六合枪,如有欺诈,神鬼不容。
这样,六合大枪就由候平西传给了神枪杨鹏。
(张金涛语:自古以来穷文富武桌上摆满银锭,中间压着房契和地契,说明了拜师的决心和诚意,不像现代的有些人学拳,总想学习免费的,没有大的诚意怎么能学成真正的功夫呢,不与老师交心怎样得到老师的认可呢?)
杨鹏自从得到六合大枪后,整天深钻苦练,后来得到神枪之美誉,但杨鹏家产万贯,经常足不出户,更不接触外人,想学他的枪那可是太难了。
兴平有一个叫冯玉魁的,整天想尽一切办法,连作梦都想学六合大枪。
在一个三九天,冯玉魁带着一条近二尺长的大鲤鱼和两只大公鸡,恳求杨鹏的舅舅“八王神锤”引荐,去见神枪杨鹏,当冯玉魁见到杨鹏,马上跪下叩头,长跪不起。
“八王神锤”忙说:“这娃早都很想见你,再三苦苦哀求于我,我就只好把他引来了。”杨鹏见于他舅说情,便临时答应了下来。
忙让冯玉魁起身就坐,收下了礼物。从这以后,冯玉魁便开始和杨鹏学习六合大枪,后来听说杨鹏爱喝醪糟(米酒的一种),就特意到外边拜访做醪糟名师。
学得了作醪糟的好手艺,回到兴平,干起了卖醪糟的生意,每天清晨起来,开缸后先用大老碗给师傅端一碗醪糟汁,回来后才开始营业。
数年如一日,冯玉魁的真诚厚道感动了杨鹏,终于把六合大枪完整学习到手。
(张金涛语:冯玉魁没有他老师杨鹏那样有钱,但没钱学拳没有关系,一定要谦虚谨慎,懂得老师的爱好和喜欢,懂得揣摩老师的心思。
往老师心眼里做,用诚心去打动老师,老师也会诚心诚意的去传授,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那么多的应当应份,只有真心付出才能得到回报。)
冯玉魁学到六合枪后也是刻苦练习,教过许多徒弟,但到了晚年却穷困潦倒,徒弟们没有一个人来照顾他。
冯玉魁长年有病,衣食无安,于某年春节大早病倒在一个村庄外的庙台上。
恰巧油郭七教师赶车带着新媳妇,给老丈人拜年去,远远看见庙台上躺着一人,觉得眼熟,走近细看,见是冯玉魁先生,慌忙跳下车“这不是我冯伯么!”
七教师惊讶的说。冯玉魁强打起精神说:“就是我”。七教师二话没说,把冯老先生抱到车上,急忙掉转车头,向他家驶去。
到家后,忙叫下人收拾了一间宽敞的房子,把火炕烧热,让冯玉魁睡上,一面让人请名医看病,一面给老先生做可口的饭食。
叫长工头赶车去送媳妇一个人走娘家。
在七教师一直精心照料下,冯老先生多次病危,醒来后总是给七教师说:“好娃呀!你不怕伯把你骗了,七教师总是笑而不答。”
到了清明节,冯老师已完全恢复了健康,七教师看天气很好,冯老师也精神状态好,就说:“伯,咱们到村外走走,散散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