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沙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柏林墙上的价格双轨制,军工厂风云往事,雪漠沙溪,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帅东来到曙垠市已经有好些日子了,这座城市带给他的冲击,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层层涟漪不断扩散。今天,他决定好好去探寻一下这个城市的二环路周边,毕竟这里是他未来生活和工作的重要区域,他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它。
清晨,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洒在这座城市古老又略显破旧的建筑上。帅东踏出老年公寓的大门,一阵寒风吹来,他不禁裹紧了身上的外套。走在去往二环路的路上,街边的景象让他感觉仿佛穿越回了七八十年代。路旁的国营副食店门口,张贴着泛黄的海报,店里传出那首熟悉的《亚洲雄风》,激昂的旋律在这陈旧的氛围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又莫名地契合着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
很快,他来到了二环路。道路两旁的建筑参差不齐,既有那种看起来随时可能倒塌的低矮平房,也有几栋略显突兀的老式居民楼。这些建筑的外墙斑驳,像是岁月亲手刻下的痕迹。帅东的目光被路边一个简陋的菜市场吸引,他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
菜市场里人声嘈杂,各种口音交织在一起。摊位上摆放着的蔬菜种类并不多,而且大多看起来并不新鲜。帅东走到一个卖土豆的摊位前,正准备询问价格,这时,他听到旁边两个顾客和摊主的对话。
“这土豆咋卖啊?”一个中年男子操着浓重的本地口音问道。
“两块钱一斤,不讲价。”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妈,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棉袄,脸上带着些许不耐烦。
中年男子皱了皱眉头,从兜里掏出一个红色的小本子,递了过去:“用这个买呢?”
帅东好奇地探过头去,只见那本子上印着“粮票”两个字。
大妈看到粮票,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要是用粮票,那就一斤换一斤吧。”
帅东心中一惊,他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粮票这种东西,没想到在这个看似普通的菜市场里,还能亲眼见到它的使用。他想起了大学时学过的“价格双轨制”,难道这里还保留着这种特殊的经济模式?
为了弄清楚情况,帅东又在菜市场里转了几圈。他发现,几乎所有的摊位都存在两种价格,一种是用现金购买的价格,另一种则是用各种票证购买的价格。而且,用票证购买的价格往往比现金价格要低很多。这种奇特的现象让帅东感到既新奇又困惑,他决定找个人好好聊聊。
走出菜市场,帅东看到路边有一个卖茶水的小摊,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大爷。他走过去,要了一杯茶,然后坐在一旁和大爷攀谈起来。
“大爷,这菜市场里咋还能用粮票啥的买东西啊?现在不是都市场经济了吗?”帅东满脸疑惑地问道。
大爷笑了笑,露出一口不太整齐的牙齿:“小伙子,你是刚来咱曙垠吧?咱这儿和别的地方不太一样。虽说现在全国都在搞市场经济,可咱这军工厂多,以前计划经济的时候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有些东西还保留着老传统呢。像这些票证,都是以前厂里发的,大家习惯了用它们来买东西,而且有些紧俏物资,不用票还真买不到。”
帅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这价格为啥还不一样呢?现金买就贵,用票就便宜。”
“这你就不懂了吧,”大爷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用现金买,那是按市场行情定价,现在物价涨得快,东西自然就贵。用票买呢,那是厂里给职工的福利,价格都是以前定好的,比较便宜。不过,票也不是随便就能有的,得靠工龄、岗位啥的来分配,所以有些人有票,有些人就没有。”
帅东心中不禁感慨,这座城市就像一个被时间遗忘的角落,在时代的浪潮中缓慢前行,却依然保留着过去的印记。他想到自己所在的军工厂,虽然是央企,有着稳定的工作,但这种特殊的经济模式,不知道会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