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章 运筹三亚5,明风再起,浮世蒹葭,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长风深知,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唯有不断革新,方能在激烈的竞争与潜在的危机中占据上风。因此,他大力提倡技术改良和发明创造,在整个海南掀起了一股创新的热潮。
在他的积极推动与亲自指点下,能工巧匠们齐聚在水流湍急之处,开始建造海南第一座水利冲床。他们日夜钻研,精心设计,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与调整,这座凝聚着众人智慧的水利冲床终于建造完毕。
五指山深处的溪流突然改了道,三十丈长的松木水渠架在悬崖之间。黎族巫师敲击着铜鼓咒骂汉人触怒山神,却在看到水轮转动的刹那惊恐跪拜——八十四片檀木轮叶搅动着琼州春汛,将整条昌化江的怒涛锁进青铜齿轮之中。
\"落闸!\"随着铁匠坊主事挥动令旗,五个赤膊力士同时砍断棕绳。重达千斤的锻锤被水力牵引着猛然抬升,又在湍流催动下轰然砸落。烧红的铁胚迸出三尺火星,竟在三次锤击间显出胸甲轮廓。
李长风抓起尚在冒烟的甲片,三眼铳抵近射击。铅丸在弧形表面擦出白痕,围观工匠发出震天欢呼。他转头对浑身炭灰的葡萄牙俘虏道:\"比你们的板甲如何?\"
\"这是魔鬼的技艺...\"佛朗西斯科摸着凹陷的甲片喃喃自语。这个曾在里斯本兵工厂服役的铸甲师不会知道,李长风改良的正是元代水碓原理,只不过将舂米改成了锻甲。
与此同时,火药改良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李长风提出大胆设想,在火药中加入适量的面粉等材料,经过特殊的调配后,加水搅拌均匀,再晾干制成颗粒火药。这种颗粒火药被巧妙地罐装在纸弹里,极大地改变了火铳的装填方式。
以往,火铳装填火药时,需小心翼翼地将粉末倒入,过程繁琐且耗时。如今,有了这种纸弹包装的颗粒火药,士兵们只需将纸弹放入火铳,简单操作即可,大大节约了装填时间。战场上,每一秒都关乎生死,这一改良使得李家军在射击频率上占据优势,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李长风对火铳的改良极为重视,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要求,整个工坊瞬间忙碌起来,一场火铳的革新风暴就此拉开帷幕。
首先是零件标准化。在李长风的督促下,工匠们开始精心设计模具,力求每一个火铳零件都能精确复制,实现互换。这一举措看似简单,实则意义重大。一旦战场上某个火铳零件损坏,士兵们能迅速从备用零件中找到适配的进行更换,极大地保障了武器的持续使用。
对于最易出现问题的铳管,工匠们在水利机床的冲压工艺上大做文章。按照李长风提出的一体成型工艺,先将一根钢芯包裹一层红铁,随后再在外层裹上更长的红铁,经过反复锻打与加工,最终形成双层复合一体铳管。这种创新的设计,完美地解决了拼接铳管容易出现的漏气或爆裂隐患,使铳管能够承受更大的火药爆发压力,坚固程度大幅提升。
枪托的改良也别具匠心。工匠们借鉴李长风提出的后世步枪木质枪托的设计理念,对火铳枪托进行重新打造。新枪托不仅造型更加贴合人体工程学,握持起来更加稳定、舒适,还大大便于射手操作和瞄准,射击精度因此得到显着提高。士兵们手持改良后的火铳,明显感觉射击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有了质的飞跃。
刺刀装置的添加更是让火铳的功能得到拓展。铳管前段预留出装刺刀的卡孔,特制的三棱刺可通过套环轻松套在铳管上,再用铁插销牢牢固定。如此一来,火铳在完成射击后,瞬间化身近战利器,极大地增强了士兵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和战斗灵活性。
击发装置的改进堪称画龙点睛之笔。传统的火绳点火装置饱受风雨天气的制约,常常在关键时刻掉链子。李长风主导将其改进为燧石击发装置,射手只需扣动扳机,龙头便会迅速下压与火石摩擦点火,操作简便快捷。这一变革不仅摆脱了天气因素的影响,还简化了射击流程,大大提高了射击的可靠性和及时性,让士兵们在战场上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