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蒹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章 忠烈祠,明风再起,浮世蒹葭,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对有功将士进行嘉奖之后,李长风并未忘记那些为了收复澳门、扞卫大明尊严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阵亡将士。他怀着沉痛而崇敬的心情,决定在三亚设立忠烈祠,以此来缅怀这些英勇无畏的英灵。
忠烈祠的选址经过了精心考量,最终定在三亚一处风景秀丽且地势开阔之地。此地青山环绕,绿水潺潺,仿佛大自然也在为这些英烈提供一片宁静而祥和的安息之所。李长风亲自指挥工匠们修建忠烈祠,从设计图纸到选材用料,他都一一过问,力求将忠烈祠打造得庄严肃穆,以彰显对阵亡将士的敬重。
与此同时,对于所有阵亡将士的遗体,李长风下令将他们统一安葬在专门规划的烈士陵园中。陵园内,工人们小心翼翼地挖掘墓穴,将烈士们的遗体妥善安放。每一个墓穴都被认真标记,记录着烈士的姓名、籍贯以及所属部队。整个安葬过程庄严肃穆,全体将士列队默哀,向这些为国家捐躯的战友致以最后的敬意。
当忠烈祠竣工之日,三亚城万人空巷,百姓们纷纷自发前来,见证这一庄重的时刻。忠烈祠的大门高大雄伟,门楣上悬挂着一块牌匾,上书“忠烈祠”三个烫金大字,笔力雄浑,气势磅礴。走进祠内,一排排牌位整齐排列,上面刻着每一位阵亡将士的名字。牌位前摆放着鲜花、祭品,香烟袅袅,寄托着人们无尽的哀思。
李长风带领全军将士,在忠烈祠前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他身着素服,神色凝重,亲自点燃香烛,向英烈们深深鞠躬。“诸位英烈,你们为了大明的山河,为了百姓的安宁,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你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你们的英魂,将永远庇佑着这片土地。我等定当继承你们的遗志,保家卫国,让大明繁荣昌盛。”李长风的声音坚定而洪亮,在忠烈祠内久久回荡。
将士们纷纷效仿,依次上前祭拜。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泪花,心中既有对战友的不舍与悲痛,更有继承遗志、奋勇前行的坚定决心。百姓们也在祠外默默祈福,感恩这些英烈为他们带来的和平与安宁。
李忠又运来两万流民,如同一股新的力量注入了李长风在海南的发展蓝图之中。李长风深知这是一次扩充实力的好机会,在流民抵达后,他迅速展开了有条不紊的安排。
首先,他从流民中挑选出身体素质良好、年轻力壮的男子,优先补充兵员。在选拔现场,流民们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眼神中既有对新生活的期待,又带着一丝紧张。李长风亲自坐镇,麾下将领们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筛选,检查流民们的体魄、耐力以及基本的战斗素养。被选中的男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他们明白,这将是改变命运的契机,从此他们将成为保卫大明、守护海南的一份子。
除了补充兵员,李长风还根据流民们各自的能力进行细致分配。他安排那些有一技之长的流民,如木工、铁匠、泥瓦匠等,加入到海南的建设队伍中。这些工匠们被带到各个建设工地,他们的手艺将为海南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从修缮房屋到打造兵器,每一项工作都关乎着海南的发展。而那些擅长耕种的流民,则被安置到新开垦的农田中,传授他们先进的种植技术,以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海南的物资供应。
然而,澳门一战让李长风深刻意识到,战争带来的不仅是胜利,还有众多伤者亟待救治。由于伤者数量太多,现有的医护力量捉襟见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长风做出了一个大胆且具有前瞻性的决定——招募女兵,让她们担任医护兵和文艺兵。
每个女兵每月二两银子!李长风怕招不到女兵,所以开出了一个很优厚的条件。
招募女兵的消息一经传出,在海南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年轻女子听闻后,纷纷踊跃报名。她们有的是出于对那些受伤将士的同情,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有的则是怀揣着对新生活的向往,渴望走出传统的束缚,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新的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