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翻身小咸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章 帝国裂痕第1章 克里米亚余震,俄罗斯风云录,一条翻身小咸鱼,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卷六 红色飓风: 末代沙皇到苏维埃(1856 - 1991)

第二十章 帝国裂痕:改革与革命的序曲(1857 - 1881)

第一节 克里米亚余震:军事溃败与农奴制改革的启动

1855 年深秋,塞瓦斯托波尔的天空阴沉沉的,仿佛被一层厚重的铅云所笼罩。硝烟在残破的棱堡上空盘旋,那刺鼻的气味弥漫在每一寸空气中,让人闻之欲呕。这座曾经坚固的军事要塞,此时已千疮百孔,宛如一位遍体鳞伤的战士,在战火的蹂躏下摇摇欲坠。

在棱堡内的临时医疗帐篷里,军医弗拉基米尔正紧张地忙碌着。他的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手中那把发烫的柳叶刀微微颤抖着。眼前是第十二个需要截肢的伤员,这个二十岁的近卫军少尉,右腿已经严重感染,发黑肿胀得不成样子。然而,他却仍死死地抓着胸前那褪色的圣像,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倔强和恐惧。

“医生,您说伦敦的报纸怎么说我们?”少尉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生锈的门轴。“他们说俄国士兵用木棍对抗来复枪,是真的吗?”弗拉基米尔的手抖了一下,沾满脓血的纱布掉进了盛着人腿的铅桶,发出沉闷的声响。远处,英法联军的炮火仍在猛烈地轰击着,把马拉霍夫岗的泥土翻起三米高。他分明看见土块里混着哥萨克骑兵的断指,那惨烈的景象让他心中一阵刺痛。

这是克里米亚战争最后的血色黄昏。这场战争,对于俄国来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惨败。曾经不可一世的俄国帝国,在英法联军的强大火力面前,显得如此脆弱不堪。当冬宫收到战报时,沙皇尼古拉一世已在绝望中服毒自尽。他至死都不明白,拥有百万农奴大军的帝国,为何会在黑海之滨输给两万英法远征军。在他的认知里,俄国的军队数量庞大,士兵们英勇无畏,本应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然而,现实却残酷地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站在冬宫长廊里,水晶吊灯在他脸上投下摇晃的阴影。窗外,涅瓦河结着薄冰,河水在冰层下缓缓流淌,就像帝国僵硬的身躯,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陛下,这是近卫军伤亡名单。”侍从官的声音在空荡的大厅回响,那声音仿佛带着一丝颤抖,充满了悲戚。“谢苗诺夫团只剩 37 人,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团的军旗被英国人当战利品展览……”亚历山大二世的眉头紧紧皱起,心中一阵刺痛。这些曾经为帝国浴血奋战的精锐部队,如今却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他感到无比的痛心和自责。

突然,老迈的切尔内绍夫元帅踉跄着闯进来,勋章在胸前叮当作响。他的假发歪斜着,露出下面可笑的粉红色头皮,显得狼狈不堪。“陛下!巴黎和约草案到了!他们禁止我们在黑海保留舰队!”元帅的声音带着一丝愤怒和无奈,仿佛在控诉着这不公的命运。亚历山大二世突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我留给你的俄国,就像搁浅在礁石上的战舰。”这句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在他的心上。他深知,俄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必须进行改革,才能让这个庞大的帝国重新焕发生机。

深夜的书房里,改革派大臣米柳廷展开地图,神情严肃地向沙皇阐述着当前的局势。“陛下请看,英军的米涅步枪射程是我们的三倍,法国人的蒸汽战舰不用看风帆脸色。而我们最精锐的骑兵冲锋时,农奴出身的士兵还在为老爷们的土地卖命……”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详细地分析着俄国与英法联军在军事装备和人员素质上的巨大差距。沙皇的手指划过第聂伯河畔的农庄,那里的农奴主正用带铁钉的皮鞭“驯服”逃跑的农奴。那残酷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怒火。他突然抓起镀金裁纸刀,寒光闪过,桌上的法式甜点刀被齐根斩断:“是该砍断这些腐朽的锁链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仿佛在向这个腐朽的旧制度宣战。

1861 年 2 月 19 日,莫斯科大剧院正在上演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剧院内灯火辉煌,华丽的装饰和悠扬的音乐让人陶醉。当演到糖果仙子起舞时,包厢里的谢尔巴托夫公爵突然起身离席。这个拥有两万农奴的大地主,脸上满是愤怒和不满。他钻进马车,对心腹咬牙道:“去斯摩棱斯克俱乐部,我们要让沙皇知道,谁才是俄国真正的主人!”在他看来,沙皇的改革侵犯了他们这些贵族地主的利益,是对他们权威的挑战。他决心联合其他贵族,共同抵制这场改革。

同一时刻,梁赞省的农庄里,四十岁的农奴伊万攥着刚发的《解放宣言》,手指在羊皮纸上磨出沙沙声。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疑惑。“每人可分得 3.5 俄亩土地?”他转头问识字的铁匠,“但老爷要我们按每俄亩 150 卢布赎买?”铁匠苦笑着掰起手指:“按现在的粮价,你孙子那辈才能还清。”伊万的脸色变得阴沉下来,他原本以为获得自由后就能过上好日子,没想到却陷入了更深的困境。他感到无比的失望和愤怒,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在图拉省,七十岁的老农奴彼得罗维奇颤巍巍地签完赎买协议,突然抓起桌上的圣像砸向地主管家。他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大声咆哮道:“你们把牧场和磨坊都划走了,给我这些沙砾地是要饿死基督的子民吗?”他一生都在这片土地上劳作,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改革后的土地分配却让他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资源,这让他无法接受。当晚,他的尸体挂在村口白桦树上,胸前贴着“暴乱者”的标签。这一悲剧事件,无疑是改革过程中矛盾激化的一个缩影,也预示着俄国社会即将面临一场更加严峻的考验。

1866 年 4 月 4 日,圣彼得堡的春日阳光里带着血腥味。当亚历山大二世的马车驶过夏园时,二十六岁的卡拉科佐夫突然冲出人群。他手持老式燧发枪,眼神中透露出疯狂和决绝。硝烟散去后,沙皇的熊皮大氅上嵌着三十颗铅弹——幸亏刺客用的是老式燧发枪,沙皇才得以逃过一劫。

“陛下,这是第五次刺杀未遂了。”警察总监舒瓦洛夫擦着冷汗,惊恐地说道。“这些疯子说您改革不彻底……”沙皇抚摸着被击穿的马车铜饰,突然放声大笑。他的笑声中充满了无奈和悲哀:“我给了农奴自由,他们却想要土地;我给了土地,他们又想要面包。俄国人永远不知道满足!”他为改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却得不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困惑和痛苦。

此时在喀山教堂地下室,一群年轻人正传阅着《青年俄罗斯》宣言。为首的涅恰耶夫眼中闪着狂热的光芒,他激动地说道:“农奴制废除了,可农民反而更穷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必须用炸弹和鲜血彻底清洗这个腐朽的帝国!”这些年轻人对沙皇的改革感到失望,他们认为改革只是表面上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俄国社会的问题。他们渴望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这个腐朽的帝国,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如同一场强烈的地震,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军事上的溃败,让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也让国内的矛盾日益尖锐。农奴制改革的启动,虽然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但却在实施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和阻力。贵族地主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对改革进行了激烈的抵制;而广大农民在获得自由后,却发现自己陷入了更深的困境,生活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这种矛盾和冲突,如同帝国身上的一道道裂痕,越来越大,随时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帝国的崩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斩神:吾乃华夏始祖蚩尤

梦中轻语

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

我叫罗小飞

逐出家门后,我成了魔道巨擎

念菲大人

那一晚我才知道他禁欲下疯狂

亦心码字

风流杀手

请看我书

恶毒雌性被流放,养了一群恶兽

梨花白暮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