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向谁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7章 继承者们,陛下就是躺赢狗,知向谁边,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汴京骚乱危机解除后,真正的幕后黑手迎来了文训更猛烈的报复。攻克潞州后,文训分兵出击,将整个河东府治下的州县全部收入囊中。

然后,他马不停蹄的再次集合人马挥师北上,在武乡县和孙芝的晋阳军主力相遇,双方在连绵不绝的山林谷底中多次展开激战。

中原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大都是平原地区的人,有些还是江淮水乡的,对环境和气候不是特别适应。再加上包括文训在内的主要将领大多数都对山地作战指挥欠佳,因此在和孙芝的对战中无法取得压倒性优势,局势胶着了起来。

和晋阳军不同,中原军队远道而来,携带的粮草是有时限性的,如果半个月内还不能击败孙芝,进入晋中盆地获得补充,就只能班师回朝了。

因为河东府的地形并不是很平坦,再加上他们深入太行腹地,一两万人的粮草还能勉强补给上,再多就费劲了。

而指挥东路军的李继贤也在最初的高歌猛进之后,迎来了晋阳军猛将安容的顽强阻击。这个名字听起来娘们唧唧的家伙,硬是凭借着山川天险,用一万良莠不齐的人马挡住了五万大军。

顺带一提,这家伙还是大舅哥当年在晋阳军任职时的同袍呢,两人私交不错,上次大舅哥成亲,他还送来过贺礼。

这种公私分明、行事坦荡的人确实招人稀罕,但也不得不承认,在战争中跟他对上,是真的难缠!

李继贤作为独领一军的高级将领,军事能力和作战经验肯定是深得文训和其他朝臣认可的,要不然他也不可能统领得了东路军将士。

可现在却被安容硬生生的按住,无法再前进一步。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人倒霉了喝口凉水都塞牙,就在北伐陷入僵局的时候,另一个糟糕的消息传来——蜀、唐两国罢兵言和了。

打了这么久,这俩谁也奈何不了谁。

孟玄不可能实现他心中“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战略构想了,蜀地的国力和经济不支持他和唐国再继续这么耗下去。

李雄想要彻底把这位年轻气盛的君主赶出楚地势力范围也不可能,随着中原越来越稳定,他再不积攒点家底喘口气,怎么抵挡迟早会到来的南征?

于是双方代表在安远县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江陵、郎州、钜州及其西部地区归蜀国,以东地区归唐国,但蜀国在楚地的驻军不得超过三万人,不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加造战船。

这样一来,文训就不得不结束北征了。唐国作为当今天下排名前三的大势力,还是要认真应对的,唐皇李雄也确实有几分刘寄奴的影子,不能大意。

于是,在继续尝试了半个月依旧不能得胜、粮草开始紧张后,文训逼迫孙芝去掉皇帝尊号,改称晋阳节度使,并割让潞州以南的一半河东府州县,留给他作为随时入晋的跳板,以此为条件换来了中原撤兵。

然后,稀里糊涂打了好几年仗的大家这才发现一件尴尬的事——

大周还在,皇帝没了。

周朝皇室宗族都在孙芝手里,可现在他打死也不立新帝了,你们谁想拥立新皇帝,就把这群王爷郡公们接到你们的地盘上去,路费我出。

韩珏和文训当然也不想要,他们的地盘都已经趋于稳定,不需要吉祥物了,谁特么会闲着没事给自己找个爹回来供着?

此情此景,和某位喜欢抄家的大帝面临的情景很像,他就是因为决策失误,才给自己接回来个小明王。

于是大家沉默了,都装起了聋子、当起了瞎子。既然bUG能运行……那就先这么着吧~

什么?申屠明光为什么不接过去?

你知道云中府在哪里吗?

中原王朝的皇帝,住到漠南草原,这能行吗?

你去那里干嘛?北狩啊?

再说了,你有没有考虑过草原可汗们的感受?

五月底,韩珏和文训几乎是同时昭告天下,一个自立为关中王,一个自立为郑王。

说实话,凌晨有点膈应,总觉得应该是宋王才对。但文若起家的地点并不在宋州,他也没有任何理由去莫名其妙的让他改昵称,更何况郑公是周广德封的,具有传承性和法理性。

不过凌晨现在也没空去纠结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了,因为另一个与他有点关系的事情摆在了面前。

文训立了文若为世子,这是无可争议的。

韩珏立了韩登为世子后,一向和平稳定的关中平原突然冒出来许多流寇和山贼。

看来这逆子回家后,没能展现出龙王归来该有的气势啊~

还没等他思索出该如何给韩登支点招,教他怎么收拾不听话的弟弟呢,弟弟就找上门了。

不过,不是韩登的弟弟。

是文若的弟弟、文训的二儿子,素未谋面也无甚交集的文初。

当他的脚踏进院门的那一刻,凌晨就知道,麻烦上门了。

文训和文夫人共育有四个子女,长子文若,次子文初,三女文鸯,幼女文瑶。

当然了,老文也不是死板的人,还有两个妾室,她们也都生下了孩子,但那些都非正室所生,没有给凌晨介绍认识过。

其他三个孩子都是承欢膝下,只有次子文初,不在父母身边。

大周先帝活着的时候,还是有点威望的,当年的六大节度使都被迫派出家中嫡子入京为质。

虽然都是做人质,但待遇和要求也是不同的。韩珏实力最强,接下来是应开疆和孙芝,所以他们必须派长子入京,待遇也相对宽松。就像韩登,只要不回家,大周随便浪,可以跟蒙多一样想去哪就去哪。

文训、宋舒和申屠明光那时候还比较老实,兵力地盘也不如前三位,所以就允许他们派次子入京。

而这位二公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去邺城留学的。

在经过一番洗脑教育后,朝廷把他分配到冀州府做了府衙丛书,也算是有份正经工作,不再是社会闲散人员了。

可是最后应开疆反了,冀州府战火连天,作为江淮节度使的嫡子,他当然也受到了应开疆的重点翻找。

但在冀州热心人士、大族赵家的帮助和保护下,他不仅没有被抓去砍头,还迎娶了赵家的嫡小姐为妻,和岳家关系极好。

那么,赵家为什么要顶着灭族的风险,帮助落魄的文初呢?甚至连宝贝女儿都嫁给了他。

要理清其中的真相,我们需要先翻开史书,对比一些有趣的东西。

武王姬发拔出宝剑,凤出岐山的那一年,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如意姑娘的苟且日常

冰河时代

爱搞钱搞事三公子

奋发黄黑

娘胎炼丹,我把娘亲培养成女帝

狂想逸客

重生76,我为知青编教辅

图新

穿书七零,炮灰手撕剧本搞基建

万木霜天

我在四合院卷成万元户

李小萌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