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楚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4章 李渊建唐立储位 整军欲讨西秦薛,苏定方演义,公孙楚骏,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业末年,天下板荡,群雄并起,隋室江山摇摇欲坠。唐国公李渊,本为隋臣,眼见隋朝大势已去,在次子李世民等人的劝说与推动下,于大业十三年在晋阳城起兵。李渊素有大志,且善于用人,他的军队一路势如破竹,直取长安城。入城之后,李渊展现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并未急于称帝,而是拥立隋世祖之孙杨侑为帝,遥尊隋世祖为太上皇,自己则担任大丞相,封唐王。此举既顺应了部分隋臣的正统观念,又为自己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一时间,各方豪杰纷纷来投,李渊的势力迅速壮大。
时光匆匆,一年转瞬即逝。江都传来噩耗,隋世祖遇弑,隋朝的统治彻底崩溃。李渊见时机成熟,于义宁二年,也就是公元618年,逼迫隋末帝杨侑禅位于己。这一日,长安城皇宫之内,气氛庄严肃穆又暗流涌动。杨侑身着素服,面容苍白,他虽贵为天子,却不过是个傀儡,如今大势已去,只能无奈地交出象征皇权的玉玺。李渊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皇冠,在众人的朝拜中登上皇位,正式建立唐朝,改年号为武德元年。这一刻,宣告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李渊称帝后,摆在他面前的首要任务便是确立储君与分封宗室。自古以来,立储之事关乎国本,稍有不慎便会引发内乱。李渊遵循嫡长子继承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建成性格宽厚,在李渊起兵之初便跟随父亲四处征战,协助处理诸多军政事务,在长安根基深厚,朝中不少大臣也支持他。李渊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东宫好好历练,将来继承大统,守住大唐江山。
次子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可谓战功赫赫。他天生聪慧,谋略过人,且英勇善战。从太原起兵开始,李世民便冲锋在前,他率军平定了诸多割据势力,为唐朝的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李渊封他为秦王,对他的军事才能极为赞赏。李世民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广纳贤才,他的秦王府中聚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如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秦叔宝等人,这些人对李世民忠心耿耿,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子李元吉,同样骁勇善战,他被李渊封为齐王。李元吉自幼喜好武艺,性格较为莽撞,但在战争中也屡立战功。他驻守太原,负责抵御北方的突厥等势力,为唐朝的北疆稳定做出了贡献。
李渊的女儿,也就是平阳郡主,更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她在李渊起兵后,散尽家财,招募军队,组建了一支娘子军。这支军队纪律严明,战斗力强,为李渊顺利进军长安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李渊念其功绩,封她为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也成为唐朝历史上一位传奇的女性。
确立了皇室内部的秩序后,李渊开始整顿人马,准备进行一场更为艰巨的战争——讨伐西秦薛举。西秦位于陇西地区,薛举本是当地的豪族,趁隋末大乱之际起兵,自称西秦霸王,后来称帝。他的军队勇猛善战,麾下有薛仁杲等猛将,势力不容小觑。薛举野心勃勃,一直觊觎关中地区,对刚刚建立的唐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李渊深知薛举的厉害,他不敢掉以轻心。在朝堂之上,李渊与群臣商议讨伐西秦之事。他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地说道:“薛举狼子野心,占据陇西,对我大唐虎视眈眈。如今我大唐初立,根基未稳,若不早日除掉这个心腹大患,恐日后生变。众爱卿可有良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