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生产建设营
指南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4章 生产建设营,40下岗外卖员到异国首相,指南风,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原则上就是这个道路,但是还需要人工智能工具之间的协调,我们写了一个引导程序,眼镜上一比一手把手指导,普通人可以驾驶飞机。而且我们现在自己网络,安全性是普通网络的几十倍。”林夕是一个合格的女程序员,整个公版人工智能的脚本,让这个眼镜成了超级辅助工具。
“这样,我们的士兵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担当技术兵种,这相当于拉低了技术兵种的下限,成本大概要多少钱?可以量产吗?”齐木长使用了眼镜,人工智能甚至在教齐木长赛车手驾驶技巧。
“大叔,华强北这样的代工厂不要太多,成本在两千龙国币。不过技术兵种,还可以射击时启用辅助,我这样的小白,在十几个小时的训练以后,400米步枪命中率达到80%。”林夕在齐木长不在的时候做了很多测试。
“也就是代替了普通光学瞄具,还能切换辅助驾驶,普通士兵简单培训之后就成了全能战士。那你尽快安排人量产,我们要给精锐部队士兵人手一副,普通部队班排长,可以选择性下发。生产连则只发通过审核的归化连长。”
实际上111旅已经在实行探索制改革,辖区按照地方设置营连,基础单位参考八旗的“牛录”制度,以300人为基本单元(“生产连”),负责区域内的治安巡逻、毒品替代种植、小型基建等任务,成员兼具民兵与生产者双重身份。
此时, 111 旅新占区域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辖区内,身着迷彩服的士兵扛着锄头与步枪交替巡逻,在罂粟替代种植园与岗哨间穿梭。按照地方行政框架搭建的营连体系中,300 人规模的 \"生产连\" 如同细胞般扎根基层 —— 这些融合民兵与生产者双重身份的作战单元,既能荷枪实弹剿灭毒贩,又能挽起裤腿开垦梯田。
每5个生产连组成一个“建设营”(约1500人),统筹跨区域的资源调配与联合作战,例如打击跨境犯罪、协调矿产开发。
设立“生产建设议事会”,由营长、技术专家(农业\/矿业工程师)、少数民族村佬共同决策,避免权力垄断。
李玉成因为战功卓着被封为111旅第一建设营的营长,年仅16岁,已经是上马作战,下马管民的科干军中校。
按科干附近主要民族汉族、阿昌族、巴克饶族、崩龙族和若海族等及职能划分“建设营”,如“农业建设营”“矿业建设营”“边贸建设营”,赋予差异化发展权限。
旅内实行股份制经济,成员按贡献分配资源收益,例如矿产利润的30%用于民生建设,40%投入军备,30%分红给成员。
股份制改革如同催化剂,让科干军辖区焕发新生。
矿山开采的利润按 3:4:3 的比例分配,民生工程的混凝土搅拌机日夜轰鸣,新配发的装甲车在分红公示栏前缓缓驶过。
这种模式如同磁石,吸引着周边盘踞的小股民地武 —— 那些曾在山林间举着锈迹斑斑的 AK47、随时面临吞并威胁的武装头目,如今带着部众整编入营,换取高度自治权。
庞坤站在杨龙寨口岸的了望塔上,望远镜里,他仿照建立的建设营正在训练,周边的村镇迅速被他控制,手底下的营长突然多了十来个。
不远处,若海军与德安军的营地也竖起了新制军旗,各方势力如同拼图般填补着边境的权力真空,曾经混乱的边境线,正逐渐被这些带着生产工具与枪炮的建设营勾勒出新的轮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