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9章 四重共鸣,以常胜之名,画中意,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过,他还是第一次听说毛利前辈的梦想是成为参天大树。他们从未听他提起过这个。
为什么偏偏是参天大树,而不是顶梁柱、后盾之类的?
坂田清志思索了一阵,想到了一个可能性。
难道是自己国一时写的那张卡片?
毛利前辈一直记着啊……
意识到这一点的瞬间,坂田清志的心间蓦然荡起涟漪,一圈接着一圈,久久不能平复。
对自己而言只是举手之劳,对某人而言却是蕴含着无穷力量的指引,是激励对方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
“快看!越知和毛利身上——!!”
这一声把坂田清志飘远的思绪拉了回来,他依言看去,发现场上两人周身也闪耀着与西班牙队两人同样的光点,也就是四重能力共鸣。
平等院凤凰和鬼十次郎此刻心情激动得难以言喻,君岛育斗和远野笃京也欣喜若狂,下意识叫好,与彼此击掌。
他们四人都是为让这对组合攀上更高的境界而在昨天报名了双打一。他们千方百计地尝试挖掘这两人的潜力,最终成功使得两人发动了能力共鸣,现在还实现了四重能力共鸣——还有比这更令人欢喜的事情吗?
西班牙队两人皆是一惊,紧接着涌上来的是让全身更加紧张、让血液更加滚烫的兴奋。
“Game,日本,3-5!”
越知月光连续四次发球得分,日本队众人,尤其是一众高中生情绪高涨,满心的喜悦难以抑制,化作欢呼声高扬现场,传到场上两人的耳中,进而成为敲响斗志的急促擂鼓声。
双方开始用四重能力共鸣对轰,坂田清志再次与四周割裂开,在火热的氛围中冷却了情绪的温度。
有时候他就是会这样,在人人都深受感染、无比激动的时候,他反倒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感受,仿佛与四周的人群成了天平的两端,他们有多激动,自己就有多冷静。
和同伴一起度过温馨的时光的时候不会这样,但自从来到U-17,他就总会在比赛来到最高潮的时刻热情陡然降温。
并不是不为他们高兴,只是直觉警告他有更重要的事情。重要到,一旦他也视若无睹了,局势就会朝不可控的方向狂奔而去。
现在摆在眼前的,令他蓦然冷静下来的重要之事,并不是匪夷所思的四重能力共鸣——在观察罗曼和班别里的期间,越知和毛利前辈已经记住了流星连锁和万寿风月的打法,天空支配纯粹就是跳得高,而云散幻想可以通过弱化对面两人的方法实现,事实上刚才就成功了。
抛开这四招,四重能力共鸣本质上就是两个人彼此信任、彼此依赖,一切尽在不言之中的爆发状态,没有矜持之光、阿修罗神道和灵体逆天。
引起他关注的,是越知和毛利前辈不再闭眼比赛,而罗曼和班别里的动作有些奇怪。
怎么说呢,感觉有点像……
“提线木偶,或者说,遭到越知前辈精神暗杀的迹部——你是这么想的吧。”
一旁的柳莲二道出了坂田清志的心声,顿时引来了其他人的注目。
“或许二者皆有。”
坂田清志接了一句,而后沉默下来,凝视着动作相较之前略微迟钝的罗曼和班别里,若有所思。
现在是5-4,日本队渐渐追了上来,西班牙队必定格外焦急。
也是时候了吧,如果是越前南次郎一手培养出来的选手……
“30-30!”
冲破束缚的囹圄,挣开沉重的桎梏,扯断精心编织出来的蛛网,掀翻还差几着就能结束对局的棋盘,一切归零。
“Game,西班牙,6-4!”
在恰到好处的地方为第二盘画下句号,最终胜负在下一盘见分晓。
你方唱罢我登场,这边刚进化不久,那边就在紧要关头觉醒,另一种意义上的端水。
越知月光和毛利寿三郎回来了,大伙纷纷为他们骄傲,鬼十次郎已经热泪盈眶了。
坂田清志看了看对面的状况,等其他人说得差不多了,才缓步来到两人跟前。
自坂田清志莫名冷静下来的时候开始,越前龙雅就觉着奇怪了。
这会儿看见他非但没激励队友,反倒一副不甚在意的模样,越前龙雅半困惑半感叹道:“怎么有人能在这种情况下还那么冷静啊?”
知道他指的是坂田清志,罗曼往那边看了一眼,正好和当事人四目相接。
才一眨眼,坂田清志就收回了视线,仿佛刚才那一眼只是错觉一般。
“看出什么了吗?”科隆笑盈盈地问罗曼道。
“嗯——”
罗曼苦恼地挠了挠头,难得一副捏不准的样子,让其他人感到有些意外。
“居然有你看不透的情绪吗?”
“不是啦,就是感觉很奇怪,我想不通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到底是什么?”
越前龙雅相当好奇坂田清志那张扑克脸下隐藏着怎样的情绪。
“正常来说,这个时候都会产生些正面情绪吧?像骄傲、开心、欣慰这些,还有就是相信队友会取胜之类的。”
罗曼皱着眉头,擦汗的动作都慢了下来。他看向塞达,面色复杂。
“他……什么都没有,和之前的塞达有点像,感觉不到一丝情绪波动。”
说着,罗曼抖了一下。
“硬要形容的话,他简直就像是局外人一样冷漠!”
“会不会是因为他习惯了隐藏和压抑自己的情绪呢?”越前龙雅摸了摸下巴,“据我所知,他特别擅长这么做。”
“还有一种可能。”
费尔南德斯适时加入了对话,大家都看向他,他的表情略显紧绷。
“——他把自己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