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兄弟权谋:司马师、司马昭的权力接力
带帽衣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0章 兄弟权谋:司马师、司马昭的权力接力,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带帽衣服,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城破之日,诸葛诞被斩于阵前,司马昭看着堆积如山的降卒,部将建议坑杀,他却摇头:“昔项羽坑秦卒,失天下心,吾当效光武降铜马。” 话虽如此,却将三万吴兵分散至各郡为奴,美其名曰 “分而治之”。路过文钦尸身,他忽然驻足:“仲若(文钦字)啊仲若,你教出个好儿子(文鸯),可惜跟错了人。”
甘露五年(260 年)的洛阳皇宫,高贵乡公曹髦的血溅在他的朝服上,温热的触感让他一阵眩晕。成济的戈矛还在滴血,这个年轻的舍人正等着封赏,他却冷冷下令:“收捕成济,夷三族。” 回到相府,他盯着铜镜中血污的面容,忽然问贾充:“今日之事,后世当如何评我?” 贾充低头不语,他却笑了:“当年赵高指鹿为马,今日我弑君,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耳。”
深夜,他独自来到藏书阁,翻开《汉书?霍光传》,看到 “废昌邑王,天下莫不说服”,忽然将书摔在地上。烛影摇红中,他提笔给兄长写祭文:“今日之事,非弟所愿,然天子欲杀我,不得不反。兄若在,当能谅我。” 墨迹未干,又传来消息:太后令以庶人礼葬曹髦。他望着窗外的冷月,喃喃道:“也好,这样的结局,对谁都好。”
景元四年(263 年)的长安帅帐,邓艾还在苦劝 “蜀道难,不可轻进”,司马昭却指着地图上的阴平小道:“伯玉(邓艾字)啊,当年韩信暗度陈仓,你难道要学章邯?” 他转身对钟会说:“士季(钟会字),入蜀之后,切记‘人心’二字,当年邓艾在淮南屯田,你在洛阳清谈,今日却要换个角色了。”
当邓艾兵临成都,刘禅投降的消息传来,他在洛阳大宴群臣,酒至半酣,忽然问:“昔刘备入蜀,诸葛亮治蜀,为何终成我盘中餐?” 无人敢答,他自己笑道:“因为他们遇到了我,遇到了司马家。” 话毕,命人取来蜀锦,分给诸将:“待灭吴之后,更有重赏。” 没有人注意到,他袖口处绣着的,正是当年司马师送他的玉珏图案。
司马师的一生,是刀刃的一生。他比父亲多了份果决,比弟弟少了份怀柔。高平陵之变,他是真正的操盘手;废立皇帝,他是冷酷的执行者;淮南平叛,他是带病的铁血将军。他清楚地知道,在权力的游戏中,仁慈是奢侈品,所以他斩李丰、废曹芳、杀文钦,每一步都踏在白骨上。但他也有底线,废曹芳而留其命,斩叛将而恤其军,临终前还在叮嘱弟弟 “善抚百姓”。他是权臣,却也是曹魏的 “裱糊匠”,用铁血维持着大厦将倾的局面。
司马昭比兄长多了份圆滑,少了份刚硬。他屯田许昌,示恩百姓;寿春纳降,瓦解敌心;弑君之后,归罪成济,每一步都算无遗策。他善于伪装,在皇帝面前谦恭有礼,在百姓面前宽厚仁慈,在政敌面前笑里藏刀。但他的野心比兄长更盛,灭蜀之后,九锡加身,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他是高明的棋手,却也是危险的赌徒,弑君之举让他永远背负骂名,却也为晋朝的建立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司马师和司马昭,一个如刀,一个如剑,相辅相成。司马师打下基础,司马昭收网成果;司马师用铁血震慑天下,司马昭用权谋巩固权力。他们共同完成了司马家从权臣到皇族的蜕变,却也共同背负了 “乱臣贼子” 的骂名。正如《晋书》所言:“世宗以睿略创基,太祖以雄才成务。” 他们是兄弟,是战友,更是权力路上的接力者,用不同的方式,将司马家推向了历史的巅峰。
站在魏晋交替的历史节点上,司马师和司马昭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成为那个时代最耀眼也最刺眼的存在。他们的故事告诉后人:在权力的游戏中,从来没有单纯的对错,只有成败。而他们的成败,早已刻在历史的竹简上,任由后人评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