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6章 石油!石油!石油!(5),明1914,与其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巴尔.甘加达尔.蒂拉克大约是在七月中旬时到的应天府,应天府的繁华与秩序让他感到震惊,宽阔的街道上行驶着冒着蒸汽的汽车,穿着笔挺军装的士兵巡逻而过,他们的眼神锐利而自信。他此次前来是为了印度独立的事情来的——按照约定明帝国尊重未来印度的国家主权,并愿意支持印度独立,明帝国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独立后的印度必须加入同盟国。
现在印度距离独立已经完成了一半,他们在明军的帮助下将英国人赶出了印度。
会客厅里弥漫着上好的龙井茶香,但蒂拉克却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让他呼吸困难。坐在蒂拉克对面的是礼部尚书孔帆,孔帆呷了口茶,动作优雅,“蒂拉克先生,帝国很高兴能够看到帝国的邻居获得独立。”
蒂拉克心中一热,几乎要站起来表达感谢。他看到了印度摆脱数百年奴役的曙光。
“但是,”孔帆慢悠悠地放下茶杯,杯底与红木桌面接触,发出一声轻微而沉闷的响声,“正如我们在战前说好的那样,我国需要印度提供一条前往波斯的铁路。你们的国家主权是完整的,但大明也为印度的独立付出了死亡的代价,我想印度人民不会选择背弃大明的友谊。”
蒂拉克的笑容僵在了脸上。他本以为会是一次友好的外交会谈,却没想到对方话锋一转,直指核心问题。铁路——这意味着什么他心里清楚得很,那将是明国军队随时能够开进印度的通道。
\"孔尚书,您说的铁路...\"蒂拉克试图缓和气氛,\"我们当然愿意与大明保持友好关系,但铁路的建设涉及到...\"
“当然!”孔帆抬手打断了蒂拉克的话,“关于这条铁路,如何建,建出来以后归属权到底是大明还是印度,这些我国都已经商议完全。”说着孔帆将一份文件推到了蒂拉克的面前,“直到战争真正宣告停止之前,这条铁路都由大明与印度共治,作为交易的代价大明很乐意在未来的和会上和印度人一起坐在战胜国的席位上。”
“孔尚书……”蒂拉克的声音干涩得厉害,他没有去接那份文件,“这……这并非我们之前所设想的。印度人民渴望的是完整、不受任何外力干涉的主权。”
孔帆笑了两声,就像是在嘲笑乡下来的老鼠一样,“蒂拉克先生我向您误会了,大明需要的是合作对象,不是一块殖民地。铁路在战时共治是为了保障同盟国能够不通过海路就能获得补给,而在战后我国很乐意看到印度人用钱来买回这条铁路真正的归属权。”
\"用钱买回?\"蒂拉克的声音颤抖着,\"孔尚书,恕我直言,刚刚独立的印度哪里有钱购买如此庞大的基础设施?\"
孔帆用手往下压了压,示意其冷静,“五十年,五十年内付清。关于印度孱弱的工业,大明愿意提供帮助,如:工程师、有经验的工人、甚至是机械蓝图,大明都可以提供。但这些都是要钱的,蒂拉克先生,只不过大明愿意将价格压低一些。”
孔帆双手交叉在桌面上似乎看中了蒂拉克必定会接受,“说完了工业支援,再说回贵国的种族制度上,在这我代表帝国明说吧!大明不愿意看到自己的邻居执行的还是以往的‘奴隶制’。”
“奴隶制”这个词像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蒂拉克的心上。他浑身的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一股寒意从脊椎窜上头顶。他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和被刺伤的愤怒。“孔尚书!您怎能用如此……如此侮辱性的词汇来形容我们千年的传统!种姓制度,它根植于我们的文化与宗教,它不是奴隶制!”
孔帆的嘴角勾起一抹几乎看不见的弧度,那不是笑,而是冰冷的、解剖般的审视。他甚至没有抬眼看暴怒的蒂拉克,只是慢条斯理地用指关节敲了敲桌面,发出笃、笃、笃的轻响,仿佛在为对方的慷慨陈词打着节拍。
“秩序?传统?”孔帆终于抬起了眼皮,目光锐利如刀,“那我想请问,是什么样的‘秩序’,能让区区几万名英国人,统治你们数亿人口长达百年之久?”
蒂拉克一时语塞,胸口剧烈地起伏着。
“答案很简单。”孔帆的声音不高,却像针一样扎进蒂拉克的耳朵里,“因为你们的‘传统’,把人分成了永远无法跨越的阶层。一个吠舍永远不可能领导刹帝利,一个首陀罗的血,永远不会为了婆罗门的荣誉而沸腾。英国人不需要征服印度,他们只需要征服婆罗门和刹帝利,就能安安稳稳地奴役剩下的所有人。”
“试想一下吧!”孔帆前探出身子,“即便是印度完成了工业化,占印度人少数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依旧盘旋在国家的上空,掌握国家财政的无论何时都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这对底层人是何等的不公?大明不希望看到这么动荡的印度,因此大明必须要现在的印度与以往的印度做出切割。”
蒂拉克的拳头紧握着,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疼痛让他保持着最后一丝清醒。他知道孔帆说的每一个字都像刀子一样准确,切开了印度最深的伤口。但作为一个为独立奋斗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他不能在这里认输。
\"孔尚书,您说得轻巧。\"蒂拉克努力让声音保持平稳,\"几千年的传统,岂是说改就能改的?即便我们愿意,底层的民众也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秩序。\"
“那这样吧!”孔帆重新将身体缩回到了沙发当中,“在文化教育上大明愿意提供给印度大量的师资资源,在工业上大明愿意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在国防科技方面印度也可以出钱向大明购买军备,在制度问题上我们各退一步,印度可以保留种姓制,但婆罗门杀人同样绞刑。”
蒂拉克的眼神闪烁了一下,孔帆的这个让步让他看到了一丝转机。但作为老练的政治家,他深知魔鬼往往隐藏在细节之中。
\"婆罗门杀人同样绞刑...\"蒂拉克缓缓重复着这句话,\"孔尚书,您这话听起来合理,但实际操作起来...\"
\"怎么?\"孔帆挑了挑眉毛,\"难道在蒂拉克先生看来,婆罗门的命比首陀罗的命更值钱?\"
蒂拉克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压迫感。这个明国人太狡猾了,每一句话都像是精心设计的陷阱。如果他说\"是\",那就等于承认了种姓制度的不公;如果说\"不是\",那就等于同意了孔帆的条件。
\"当然不是。\"蒂拉克咬着牙说道,\"只是...司法独立需要时间建立,我们需要培训足够的法官、律师...\"
\"这些大明都可以帮助。\"孔帆打断了他,\"我们可以派遣法律顾问团,帮助印度建立现代司法体系。当然,费用...\"
\"又是钱!\"蒂拉克终于忍不住爆发了,\"孔先生,您口口声声说要帮助印度,但每一项帮助都要我们付出代价!这和英国人有什么区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