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吴少帝:孙亮(会稽王)
C龙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章 吴少帝:孙亮(会稽王),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C龙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孙亮:风雨飘摇中的稚嫩帝王
赤乌六年(公元243年),建业皇宫内,一声清脆的啼哭为东吴皇室带来新的希望,孙权幼子孙亮就此诞生。作为孙权最小的儿子,孙亮自幼聪慧伶俐,深得孙权宠爱。他生得眉目清秀,且在学习上展现出极高天赋,稍长便能熟读经史子集,对朝政之事也有着超出年龄的见解,常常在孙权与群臣议事时提出独到想法,令众人惊叹。孙权看着这个聪慧的幼子,心中逐渐萌生了立他为嗣的念头 。
随着孙亮逐渐长大,东吴宫廷内却暗流涌动。孙权晚年在立嗣问题上犹豫不决,引发“二宫之争”,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两派势力相互倾轧,朝中大臣也纷纷站队,使得东吴政局陷入混乱。这场争斗持续数年,严重消耗了东吴的国力与内部凝聚力。最终,孙权决定废黜太子孙和,赐死鲁王孙霸,于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十一月,册立年仅7岁的孙亮为太子,同时挑选众多贤能之士教导孙亮,为其日后治国理政做准备。
太元元年(公元251年)冬,孙权卧病不起,他深知自己时日无多,开始着手安排后事。次年四月,孙权在神凤元年驾崩,临终前,他任命诸葛恪为太傅、滕胤为卫将军等,组成辅政大臣班子,辅佐年仅10岁的孙亮处理朝政。孙亮在众人簇拥下登基称帝,改元建兴,正式开启了他充满坎坷与无奈的帝王生涯。
孙亮即位之初,因年龄尚小,朝政大权主要掌握在太傅诸葛恪手中。诸葛恪是诸葛瑾之子,自幼以才思敏捷、善辩闻名,深得孙权器重。掌权后的诸葛恪急于树立威望,在朝内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他罢除孙权时期设置的监视官员言行的校官,取消百姓拖欠的赋税,减除关税,这些举措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支持,一时间诸葛恪在民间声望大增 。
建兴元年(公元252年),魏国趁孙权去世,东吴新帝年幼,发兵进攻东兴堤。诸葛恪亲率四万大军救援,在东兴之战中大破魏军,取得大捷。此役不仅保卫了东吴边境安全,更让诸葛恪的声望达到顶峰。然而,诸葛恪却因此变得骄傲轻敌,他不顾众人反对,执意于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再次兴兵二十万北伐魏国。这一决策引发了国内诸多不满,百姓因繁重的兵役、徭役苦不堪言,朝中大臣也纷纷劝谏,但诸葛恪一意孤行。
北伐过程中,诸葛恪指挥失误,久攻新城不下,又遭遇疫病流行,吴军死伤惨重。诸葛恪为掩盖败绩,对反对他的人肆意打压,这使得他与朝中大臣的矛盾日益激化。孙亮虽年幼,但也察觉到诸葛恪的专权与独断对皇权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孙亮与孙峻密谋,决定铲除诸葛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