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晋安帝:司马德宗
C龙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5章 晋安帝:司马德宗,帝道无疆:龙椅上的千年印记,C龙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司马德宗:风雨飘摇中的傀儡帝王
太元七年(公元382年),建康皇宫内,孝武帝司马曜与淑媛陈归女迎来了他们的长子司马德宗的诞生。这本该是皇室的一桩喜事,然而随着司马德宗渐渐长大,他的异常表现却让整个皇室陷入忧虑。司马德宗自幼便展现出智力发育迟缓的症状,甚至到了十几岁时,还无法清晰地说话,连基本的饥饱、寒暖都难以分辨,生活完全无法自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也未曾想到,这个命运多舛的皇子,日后竟会被卷入东晋王朝权力的漩涡中心,成为历史舞台上一位极具悲剧色彩的帝王。
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孝武帝司马曜在一场离奇的变故中驾崩。由于当时嫡长子继承制观念的影响,尽管司马德宗智力低下,却依然被推上了皇位,是为晋安帝,改元隆安。一个连自己生活都无法照料的人,突然成为掌控国家命运的君主,这注定了东晋王朝即将迎来更为动荡不安的时期。
司马德宗即位之初,朝廷大权便落入了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手中。司马道子是孝武帝的胞弟,在孝武帝在位时就颇受重用,权倾朝野。他为人骄奢淫逸,生活极度腐化,不仅大肆敛财,广建府邸,还沉迷于饮酒作乐,对朝政不闻不问。而他的儿子司马元显,同样野心勃勃,父子俩在朝中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使得东晋的政治愈发黑暗 。
隆安元年(公元397年),兖州刺史王恭因不满司马道子父子的专权,以“清君侧”为名,在京口起兵。王恭是孝武帝皇后王法慧的兄长,在士族中颇具威望,他的起兵得到了荆州刺史殷仲堪、广州刺史桓玄等人的响应。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叛乱,司马道子惊慌失措,无奈之下,只得将宠臣王国宝赐死,以此平息王恭等人的怒火。王恭见目的达到,便退兵还镇,第一次叛乱暂时得以平息 。
然而,司马道子父子并未因此而收敛。司马元显为了进一步掌控权力,开始组建自己的势力。他招募了大量的流民组建军队,称为“乐属”,并将这些军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司马元显自任扬州刺史,架空了父亲司马道子的权力,成为东晋实际上的执政者 。
也就在这一年,一场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由于东晋朝廷长期以来对百姓的横征暴敛,加上天灾不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会稽一带,孙恩利用五斗米道发动起义,得到了众多百姓的响应。起义军迅速攻占了会稽、吴郡、吴兴等八郡,一时之间,东晋朝廷震动。司马元显急忙派遣北府兵将领刘牢之率军前往镇压。刘牢之是东晋时期着名的将领,他率领的北府兵战斗力强悍,在他的进攻下,孙恩的起义军连连败退,孙恩被迫率领残部退守海岛 。
尽管暂时镇压了孙恩起义,但东晋内部的矛盾并未得到缓解。桓玄,这位荆州刺史,一直对朝廷心怀不满,暗中积蓄力量,企图夺取天下。元兴元年(公元402年),司马元显以桓玄叛乱为由,下令讨伐桓玄。然而,桓玄早有准备,他率领军队顺江东下,迅速击败了司马元显的军队。桓玄进入建康后,将司马元显及其党羽全部诛杀,又将司马道子流放,不久后派人将其毒死。自此,桓玄完全掌控了东晋朝政,他自任丞相、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楚王,距离皇位仅有一步之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