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7章 孤凤遗音,孤凤栖凰,梓朔,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夜风那个喧嚣!
几年光景,大胤王朝在新皇景琰的铁腕手段下,那叫一个欣欣向荣,妥妥的盛世开端。
可百姓茶余饭后,总爱聊点儿野史八卦,其中最玄乎的,莫过于昆仑山巅的白衣仙女。
据说,有采药人亲眼瞧见,月明星稀的夜晚,一袭白衣胜雪的女子,端坐于冰峰之上,指尖轻拨琴弦,那琴声,空灵得直击灵魂深处。
吟出的诗句,更是带着一股子看破红尘的清冷。
有人说,那眉眼,像极了当年那位辅政郡主——林清梧。
“孤凤未逝,只是不再鸣于尘世。”
这话一传十,十传百,成了人们心照不宣的秘密。
镇国公沈砚之听闻这些传言,只是微微一笑,眼神却飘向了遥远的北方。
昆仑山啊,那是离红尘最远的地方,也是最适合她的归宿吧。
这日,景琰处理完奏折,揉了揉眉心,忽然想起什么,唤来贴身太监。
“将那《九策遗章》取来。”
《九策遗章》,那可是林清梧留下的治国宝典,景琰每日必读。
可当他翻到其中一页时,却猛然一怔——那页纸上,原本空无一物的地方,竟隐隐约约显现出几行墨迹……
“这……”,景琰连忙凑近烛火,想要看得更清楚些。
那墨迹极淡,像是水渍晕开一般,若不是他目力极佳,几乎要忽略过去。
他屏住呼吸,仔仔细细地辨认,终于,在烛火的映照下,那几行字渐渐清晰起来。
字迹娟秀,带着林清梧特有的风骨,只是内容却让景琰眉头紧锁。
“此计,不宜公诸于众,恐生变。”
短短一句,信息量极大。
什么计策?
会引发什么变故?
为何要隐藏?
无数疑问涌上心头,景琰感到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他立刻召来翰林院的几位大学士,让他们想方设法解读这隐藏的字迹。
然而,一连数日,翰林院的学士们皓首穷经,用尽了各种方法,什么熏烤、水浸、日光照……能试的都试了,那页纸上的墨迹却始终若隐若现,仿佛在与他们捉迷藏。
“皇上,臣等实在无能为力啊!”
几位老学士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道。
景琰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挥了挥手,示意他们退下。
看来,这件事只能交给沈砚之去办了。
“传朕旨意,命镇国公沈砚之前往江南,彻查影阁旧址,务必找到关于《九策遗章》的线索!”
一道圣旨,快马加鞭地送往了镇国公府。
江南,烟雨朦胧。
沈砚之策马疾驰,一路风尘仆仆。
几年前,他曾多次往返于此,为了辅佐林清梧,为了大胤的未来。
如今,故地重游,却已是物是人非。
曾经热闹非凡的影阁,如今早已人去楼空,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在风雨中诉说着当年的辉煌。
沈砚之走入影阁,环顾四周,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让他感到无比熟悉,仿佛还能看到林清梧在这里忙碌的身影。
他仔细地搜索着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然而,除了厚厚的灰尘和破败的景象,他什么也没有发现。
就在他感到失望之际,无意间瞥见墙上挂着一幅画。
那是一幅《夜泊图》,画风清丽,意境深远。
一叶扁舟停泊于江心,船头插着一面绣有凤凰纹样的旗帜,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醒目。
沈砚之的目光落在那面旗帜上,心中一动。
凤凰,是林清梧的象征,这面旗帜,是否暗示着什么?
他仔细观察着画中的每一个细节,试图从中找到线索。
突然,他发现画中的江流方向,隐约指向西北方。
西北方……昆仑山!
沈砚之心中一震,他立刻意识到,这幅画是林清梧留给他的暗示,她一定在昆仑山附近留下了什么。
他不敢怠慢,立刻动身前往昆仑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