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朝堂激辩印钞权苏氏银行的王炸
芳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2章 朝堂激辩印钞权苏氏银行的王炸,我在宗门开股票交易所,芳媛,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成功说服了内阁首辅张居正和京城一众手握实权的王公贵族之后,苏铭的“大燕王朝复兴建设债券”计划,终于被正式提上了朝堂议程。
金銮殿内,气氛庄严肃穆。
燕昭帝高坐龙椅,听取了张居正和太子李承乾的联合举荐。太子殿下早已被苏铭那些仙家宝贝和描绘的美好前景给深深吸引,此刻更是极力称赞苏铭的才能。
父皇,李承乾躬身道,“儿臣以为,苏尚书此策,乃是解我大燕燃眉之急的良方!苏大人年轻有为,见识卓绝,非寻常人物可比。恳请父皇准其所请,以观后效!”
燕昭帝目光深邃,缓缓开口:“苏爱卿,你那债券之策,朕已有所耳闻。听闻此法能为国库迅速筹集巨款,可是属实?”
苏铭出列,朗声道:“回禀陛下,臣所提复兴债券,正是效仿上古先贤有无相通,互利互惠之法,以朝廷信誉为担保,向天下募集闲散资金,投入国家重点建设,既能利国,亦能利民,更能让认购者获得稳定回报。此乃一举三得之策!”
然而,话音刚落,户部尚书刘健便出列反驳。
“陛下!万万不可!”刘健声音洪亮,带着一丝急切,“朝廷向百姓借钱,已是有失国体!更遑论支付利息,与民争利,此非圣君所为!债券之物,虚无缥缈,一旦无法按期兑付,必将引发民怨沸腾,动摇国本啊陛下!”
他身后,几位思想保守的老臣也纷纷附和。
“刘大人所言极是!我大燕自有国情在此,岂能照搬那些蛮夷商贾的歪门邪道?”
“开源节流,劝课农桑,方是治国之本!此等投机取巧之术,看似捷径,实则隐患无穷,断不可行!”
一时间,殿内唾沫横飞,守旧派官员引经据典,痛心疾首,将苏铭的国债计划批驳得体无完肤,仿佛不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大燕王朝便要即刻倾覆一般。
面对这些老古董的口诛笔伐,苏铭却只是微微一笑,气定神闲。
他并未急于反驳,而是等到那些老臣们说得口干舌燥,声音渐歇,才不紧不慢地从袖中取出了一份文书。
陛下,诸位大人,苏铭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臣这里有一份《关于发行“大燕王朝复兴建设债券”的可行性分析暨风险控制与收益预期报告,皇家御览版》,请陛下与诸位大人御览。”
这份报告,由苏晴晚亲自操刀,连夜赶制,不仅图文并茂,数据详实,更巧妙地运用了后世演示文稿的排版技巧,令人耳目一新。
有内侍将报告呈递给燕昭帝,并分发给几位核心大臣。
苏铭继续道:“诸位大人所虑,无非是债券的风险与朝廷的信誉。臣在这份报告中,已详细阐述了何为债券,何为国家信用,何为投资回报率,以及如何进行风险对冲。”
他指向报告中的一幅彩色图表:“陛下请看,这是臣根据周边数国近年来的财政数据,模拟推演的国债效益图。其中一个邻国,正是因为成功发行了国债,才在短短数年内迅速崛起,国力大增。”(当然,这个邻国的故事,是苏铭巧妙编撰的。)
通过发行国债,苏铭的声音充满了感染力,“我们可以迅速筹集到足以支付军饷、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开矿修路的庞大资金!这些资金投入到能产生持续回报的重点产业,未来数年内,便能为国库带来远超本金的丰厚税收!”
更重要的是,他加重了语气,“此举能将民间那些闲散的、沉睡的资金,都引导到国家建设和实体经济之中,从而刺激消费,繁荣市场,增加就业机会!甚至,可以通过国债这种金融工具,将天下所有富商大贾、宗门世家,乃至普通百姓的利益,都与朝廷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国家利益共同体!”
苏铭的这番阐述,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辅以那份制作精良的报告,仿佛在众人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金融强国画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