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4章 纹章漫衍,穿越宋末,海上发家,先滨,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至元二十六年冬月初二,琼州集市的青石板路上覆着薄霜,黎锦摊铺前的铜炉飘出甜火烤年糕的香气。陶罐匠人老钟正在向波斯商人展示新制的 “火铳流瓮”,枣红陶胎上凸起的枪管形流口闪着釉光,倒水时水流呈螺旋状喷出,落点精准如箭 —— 却不是为了伤人,而是让主妇们在寒冬也能精准浇灌窗台的三角梅。
“看这流口的膛线纹,” 老钟用布满老茧的手指划过釉面,八条螺旋刻痕对应着火铳枪管的经典膛线数,“当年火甲藤兵的火铳能定弹道,现在咱们的陶罐能定水流。” 波斯商人摸着瓮身上的火铳形花纹,枪管末端盛开的三角梅釉彩正在低温下泛着微光,那是阿椰特意调配的甜火釉料,遇冷会析出极细的结晶颗粒。
斜对角的黎锦铺里,绣娘阿珍的银针在靛青布料上飞针走线,新设计的 “火铳探春纹” 即将完成:铁铸的枪管化作藤蔓茎干,扳机护圈弯成花苞形状,枪管中段盛开的三角梅由三种丝线绣成,花蕊处藏着极小的甜火结晶,在烛火下会投射出 “耕” 字的微影。“上个月波斯商队要了二十匹,” 她笑着对围观的汉商,“说要给撒马尔罕的贵妇做面纱。”
集市中央的空地上,几个蒙古族孩童正围着货郎抢购 “火铳拨浪鼓”。枣木雕刻的缩小版火铳造型拨浪鼓,枪管处嵌着七颗会响的棉籽,摇晃时发出的不是火药轰鸣,而是种子碰撞的沙沙声。十岁的小铁木真举着拨浪鼓奔跑,狼头纹的皮帽下露出火铳形的银质发卡 —— 那是用父亲的旧火铳扳机熔铸的,边缘还刻着蒙文 “生”。
“阿椰姐的城徽定了!” 雷生的呼喊穿过集市,十五岁的少年举着青铜铸模,上面是新落成的琼州府城徽:火铳枪管化作托起太阳的藤蔓,扳机处缠绕着成熟的稻穗,枪管中段的铁蚱蜢振翅欲飞,翅膀上的纹路竟是黎锦的经纬线。“以后咱们的城门、官印、商船,都要刻这个!”
阿椰站在钟楼顶层,看着工匠们将城徽铸入城门的花岗岩。她的黎锦长裙上,新绣的火铳纹不再是武器的复刻,而是抽象的螺旋线条,枪管末端绽放的三角梅占据了纹章的中心位置。“当年火铳的准星是冷的,” 她对身旁的周益说,“现在它托着太阳,连影子都带着温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