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福建水师重建议
爱吃炝炒丝瓜的胡掌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6章 福建水师重建议,耕种姨妈肥沃的土地精彩章节概括,爱吃炝炒丝瓜的胡掌柜,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泉州湾的古码头笼罩在晨雾中。李辰浩踩着湿滑的青苔石板,走向那片被当地人称为\"鬼船坞\"的废弃船厂。三天前,他从一个老渔民口中得知,这里沉睡着郑成功时代留下的战船。
\"大人小心,\"老渔民郑阿公提着油灯在前引路,\"这地方几十年没人来了,木板都朽了。\"
穿过一道半塌的砖墙,眼前豁然开朗——十二艘巨大的帆船静静地躺在干船坞中,船身覆盖着厚厚的藤壶和海藻,像一群沉睡的巨兽。即使历经百年风雨,那些高耸的桅杆和宽阔的甲板仍能让人想象它们当年的雄姿。
\"这就是国姓爷的战船啊...\"李辰浩轻抚一艘船的龙骨,指尖传来冰凉坚硬的触感。郑成功收复台湾时,这支舰队曾让荷兰人闻风丧胆。
郑阿公的油灯照亮了船身上的刻字:\"'同安'号,这是当年旗舰!\"
李辰浩眼中精光一闪。月望之夜迫在眉睫,福建水师在去年那场台风中损失惨重,现有战船根本无法抵御倭寇的新式战舰。若能将这批古船修复...
\"郑阿公,这些船还能用吗?\"
老渔民咧嘴一笑,露出仅剩的三颗牙齿:\"大人别看它们这副模样,骨架可结实着呢!国姓爷用的都是百年铁杉,比现在的木头强多了。\"
正说着,码头方向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王勇带着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匆匆赶来:\"大人,郑老船匠请来了。\"
郑世昌,福建最负盛名的船匠,祖上三代都为水师造船。老人不用任何工具,仅用手在船板上敲打几下,就露出惊喜之色:\"好木料!埋了百年都没虫蛀,难得啊!\"
\"郑老,\"李辰浩直入主题,\"若全力修复,三日之内能出海作战吗?\"
郑世昌的眉毛拧成了疙瘩:\"大人说笑呢?寻常修船少说三个月...\"
\"倭寇三日后来袭。\"李辰浩打断他,\"若不能,我只好下令烧毁这些船,免得资敌。\"
这一激将法果然奏效。郑世昌跳了起来:\"暴殄天物啊!这可是国姓爷的船!\"他绕着\"同安\"号转了三圈,突然站定,\"若有五百工匠,日夜赶工,或可一试!\"
消息传开,泉州城沸腾了。天还没亮,码头就挤满了人——不仅是工匠,还有普通百姓。妇女们送来家里备用的桐油;铁匠铺捐出所有铁钉;连孩童都帮着搬运工具。郑阿公更是献出了祖传的《东海针路图》,上面详细标注了闽台海域的暗礁与洋流。
\"大人,\"王勇抹着汗报告,\"自愿报名的工匠已有八百,还在增加。\"
李辰浩亲自指挥修复工作。郑世昌提出大胆方案:保留福船的传统水密隔舱结构,但在两侧加装炮甲板,每侧开十二个炮窗。这样既保持中式战船的稳定性,又能发挥西式侧舷齐射的火力优势。
\"妙啊!\"李辰浩赞叹,\"但炮从何来?\"
郑世昌神秘一笑:\"大人可听说过'火龙出水'?\"
原来,泉州卫所仓库里竟存放着二十多具明初的\"火龙出水\"火箭发射架!这种曾被遗忘的火器可一次发射上百支火箭,射程达三百步,虽精度不高,但近距离海战中足以震慑敌船。
\"好!全部装上!\"李辰浩拍板,\"再在船头加装两门大将军炮,专打敌舰桅杆!\"
修复工作如火如荼。第一天,十二艘战船表面的藤壶和藻类被清除干净,腐朽的船板全部更换;第二天,新炮甲板结构完成,水密测试通过;第三天清晨,\"火龙出水\"发射架安装完毕,水兵们开始演练新战术。
李辰浩站在\"同安\"号的舵楼上,望着焕然一新的舰队。这些百岁战船仿佛重获青春,船首新绘的虎头纹狰狞威武,侧面炮窗整齐如牙齿。最引人注目的是主桅上重新升起的那面绣着\"郑\"字的大纛,在海风中猎猎作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