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狼峰的古尊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章 缅国称臣,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天狼峰的古尊人,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消息传回大都那日,忽必烈正在把玩波斯进贡的星盘。当听到缅王请降的消息时,老人转动着星盘上的青铜环,忽然笑了:\"在缅地设行省,让郭守敬的弟子去测那里的星象。\"他的目光落在案头新到的缅玉镇纸,通透的玉石里,天然的纹路恰似蜿蜒的怒江,\"还有这些玉,让太医院研成粉末,试试治痛风可有奇效。\"

半年后,大都街头出现了新鲜玩意儿:戴着缅国尖顶帽的商人,用镶着红宝石的秤砣称量茶叶;达官贵人的宅邸里,来自蒲甘的织锦屏风隔开了书房与卧房;就连御膳房的厨子,也学会了用缅国的咖喱粉炖羊肉。纳速剌丁的密信则不断传来:缅人开始学习汉字,寺庙里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壁画,而最精锐的缅军,正在偷偷仿制元军的连环马战术。

某个雪夜,忽必烈将缅中行省的地图摊在龙榻前。烛火摇曳中,他仿佛看见年轻的自己在斡难河畔纵马飞驰,那时的他从未想过,有朝一日会在万里之外的土地上,用另一种方式开疆拓土。当太监提醒该服用缅玉研磨的药剂时,老人望着药碗里悬浮的玉粉,突然想起真金太子说过的话:\"治国如烹小鲜,需取百家之长。\"

而在蒲甘城,新任缅王对着元廷使者展开的圣旨瑟瑟发抖。圣旨末尾,忽必烈用蒙古文与汉文写着同样的话:\"朕许尔国保留旧俗,但需每年进贡三名织锦匠、五名玉工。\"王宫外,被战火焚毁的佛寺正在重建,新塑的佛像底座上,刻着用三种文字写成的《大元通制》片段。

十年后,当马可·波罗路过缅地时,惊讶地在当地贵族家中看到了《资治通鉴》的手抄本。更令他称奇的是,蒲甘的工匠们已能用金线在丝绸上绣出蒙古包与孔雀并存的图案。他在游记中写道:\"这里的人们,左手持佛经,右手握算盘,脚边卧着大象,头顶飘着大元的旌旗。\"而在遥远的大都,忽必烈的继承者们正为是否要在缅地推行科举争论不休,就像当年他们的父辈为汉化而争吵一样。

缅国称臣的故事,最终化作了史书里的几行字。但那些从怒江畔带回的织锦技艺,那些在玉石交易中流转的文化,还有无数未被记载的融合与冲突,却如同奔流不息的江水,悄然改变着这片广袤土地的面貌。当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看到绣着象纹的元锦,或是把玩着带有缅国风格的玉器时,或许不会想到,这精美物件的背后,曾有过怎样的金戈铁马,又藏着多少文明碰撞的火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觉醒无敌系统,却低调到让人发疯

小皇龙

星铁:加入聊天群,被三月七膜拜

小肥宝

修罗混沌经

涅盘毛

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

燕雀蜂蝶

赘婿重生十年前,拿回一切

宜露盛桦

韩娱:老婆彩英,暗爽!

天下无一的项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