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智能转型的阵痛
阿克琉斯1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1章 智能转型的阵痛,妈妈内裤上有精斑怎么办,阿克琉斯11,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经历了商业间谍风波的华星电子厂在舆论的漩涡中艰难站稳脚跟,林夏深知,想要彻底摆脱被动局面,唯有加速推进智能化转型。在管理层会议上,她将一份厚重的《工业互联网转型方案》推到总经理面前,方案封面上\"数据驱动未来\"六个大字在会议室顶灯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我们要搭建覆盖全生产流程的智能管理平台。\"林夏用激光笔指向投影幕布,三维建模的虚拟工厂在屏幕上缓缓旋转,\"从原材料采购、生产线监控到成品质检,所有环节都将实现数据实时上传与智能分析。\"
生产部王强皱起眉头,敲击着会议桌:\"林经理,现在生产线每天满负荷运转,工人三班倒赶订单。这个时候搞智能改造,设备调试、系统对接至少要停产半个月,订单怎么办?\"
\"这正是问题所在。\"林夏调出一组数据,红色曲线在屏幕上剧烈波动,\"上个月因为设备突发故障,导致三个批次产品延期交付,客户投诉率飙升40%。传统的人工巡检和经验判断,已经无法满足现代...
林夏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便炸开了锅。采购部主管率先发难:“智能平台需要我们更换所有供应商的电子数据接口,这意味着要重新签订合同、调试系统,中间产生的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谁来承担?”
财务部总监也跟着摇头:“初步估算,整个智能化转型项目至少需要投入8000万,后续的维护费用也是个无底洞。公司刚从商业间谍风波中缓过来,现金流根本撑不住这样的大项目。”
面对众人的质疑,林夏早有准备。她轻点遥控器,大屏幕上切换出一段视频:画面中,某国际知名企业的智能工厂里,机械臂精准作业,AGV小车自动运输物料,管理人员只需盯着大屏幕就能掌控全局。“这是行业的未来趋势。”林夏说,“如果我们不转型,不出三年就会被市场淘汰。”
王强冷哼一声:“说得轻巧!生产线的工人们怎么办?智能设备一旦上线,至少三分之一的岗位会被取代,到时候引发员工抗议,谁来负责?”
这句话像一根导火索,彻底点燃了会议室的火药味。林夏正要反驳,却见总经理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我理解大家的顾虑,但林夏的提议确实有道理。这样吧,先在3号车间做试点,成功了再全面推广。”
尽管有了总经理的拍板,3号车间的改造工作依然困难重重。当第一批智能检测设备运抵车间时,工人们围在设备周围议论纷纷,眼神中满是不安和抵触。
“这玩意儿一来,咱们以后是不是就没活干了?”老技工老张皱着眉头说。
“听说操作这设备得会电脑,咱们这些老家伙哪会这些!”另一个工人附和道。
林夏站在人群前,大声说道:“大家放心,智能设备是来帮我们提高效率、减轻负担的,不是来抢大家饭碗的。公司会组织专门的培训,让每个人都能掌握新技能。”
但她的话并没有完全打消工人们的疑虑。设备调试期间,各种“意外”频发:不是设备突然断电,就是数据传输中断。技术人员检查后发现,有些故障明显是人为造成的。
一天深夜,林夏接到电话,说3号车间的核心控制服务器被人恶意破坏。她火速赶到现场,只见服务器外壳被撬开,内部线路凌乱不堪。监控录像显示,动手的是老张。
“为什么要这么做?”林夏看着满脸倔强的老张。
老张梗着脖子:“我在这厂里干了20年,一直靠手艺吃饭。现在你们弄这些机器,是要把我们这些老骨头都扫地出门!”
林夏叹了口气:“老张,你看看这些数据。”她调出一组工伤记录,“去年一年,3号车间因为人工操作失误,发生了12起工伤事故。智能设备上线后,这些风险都能大大降低。而且,公司承诺不会辞退任何一个人,只是岗位会有所调整。”
老张沉默了,林夏趁热打铁:“这样吧,你带头学习操作新设备,如果觉得确实难学,再做其他安排,怎么样?”
在林夏的劝说下,老张最终同意参加培训。但事情并没有就此平息。几天后,部分工人联名上书,要求停止智能改造,否则就集体罢工。
面对愈演愈烈的矛盾,林夏意识到,光靠技术和制度是不够的,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工人们的观念。她决定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智能工厂体验日”,邀请全体员工及其家属走进3号车间,亲身体验智能设备的魅力。
体验日当天,车间被布置得焕然一新。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各项生产数据,机械臂随着音乐的节奏精准地抓取零件,AGV小车在指定路线上穿梭自如。员工家属们发出阵阵惊叹,工人们的态度也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
“爸爸,这些机器好厉害啊!”老张的女儿拉着他的手说,“你以后操作这些机器,是不是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老张看着女儿兴奋的表情,若有所思。体验日结束后,他主动找到林夏:“林经理,我想通了。明天就开始培训,我要第一个学会操作新设备!”
老张的转变起到了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工人开始接受并期待智能转型。但就在一切步入正轨时,更大的危机悄然降临。竞争对手得知华星的智能改造计划后,立刻推出了低价策略,以近乎成本价的价格抢夺订单。市场部紧急召开会议,气氛比之前更加凝重。
“他们这是要把我们逼上绝路!”市场总监拍着桌子,“现在已经有好几个大客户提出要更换供应商了。”
林夏盯着电脑上的市场数据,沉思良久:“我们不能和他们打价格战,要发挥智能工厂的优势,推出高附加值的定制化产品。同时,加快智能改造进度,降低生产成本。”
总经理看着林夏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就按你的方案执行。这次,我们一定要在智能转型的路上杀出一条血路!”
然而,林夏心里清楚,前方的路依然充满荆棘。但她早已下定决心,无论遇到多少困难,都要带领华星电子厂完成这场关乎生死的转型
面对竞争对手的低价围剿,华星电子厂的订单量持续下滑,仓库里积压的成品越来越多。林夏知道,想要扭转局势,必须尽快推出具有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她将研发团队召集到一起,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大字:“个性化、智能化、绿色化”。
“我们要开发一款能根据用户生活习惯自动调节功能的智能插座。”林夏说,“比如,检测到用户入睡后,自动关闭非必要电源;检测到用电异常,立即切断电路并发送警报。”
研发团队成员面面相觑,总工程师推了推眼镜:“林经理,这样的功能需要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储备,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成研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