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艺术与未来生活场景的深度交织
量子叙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8章 艺术与未来生活场景的深度交织,时空测谎师:双生迷局,量子叙事,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01 智能家居艺术化改造计划
在“艺链云”系统逐步完善、无障碍艺术项目收获好评后,林深和沈砚舟的目光转向了日常生活场景。某天,沈砚舟在朋友家做客,看着千篇一律的智能家电,突然来了灵感:“老林,现在智能家居这么普及,但都是冷冰冰的科技感,咱们能不能让艺术住进家里?”林深当即掏出手机记下想法:“把艺术融入家居设计,这绝对是新蓝海!”
他们联手家居品牌和设计师,推出“艺术家居实验室”。改造从最常见的家电入手:冰箱表面变成可更换的电子画布,用户扫码就能下载梵高、莫奈的名画当“皮肤”,甚至能上传自家孩子的涂鸦;智能窗帘内置投影装置,拉上时自动播放动态艺术短片,把卧室变成私人影院。最绝的是智能马桶,冲洗时会播放定制的水墨动画,连“方便”都成了艺术体验。
“以前觉得智能家居就是个工具,现在每天回家都像走进美术馆!”首批用户周女士兴奋地在社交平台分享。项目还推出dIY改造套件,用户花几十块就能给旧家具贴上AR贴纸,扫码后家具表面立刻“长出”3d花朵或科幻机甲。林深在发布会上打趣:“以后评价房子好不好,不光看地段,还得比谁家的冰箱会画画!”沈砚舟补充:“我们的目标是让艺术成为生活刚需。”
02 社交媒体时代的全民艺术共创
刷着短视频平台上爆火的“AI绘画挑战”,林深皱起眉头:“现在人人都能创作,但作品太零散了,能不能搞个有组织的全民艺术项目?”沈砚舟立刻想到了社群效应:“用社交媒体当画布,让全世界的人一起画画!”
他们发起“地球像素计划”,开发专属小程序。用户打开手机,就能认领地球卫星图上的一个“像素块”,用画笔、照片或短视频填充内容。有人在撒哈拉沙漠区域画满仙人掌,有人在太平洋板块上传自己拍摄的海浪,还有跨国网友接力创作“会动的长城”。短短一周,小程序涌入500万用户,拼成了史上最热闹的数字地球。
项目还设置了“主题周赛”。在“未来城市”主题周,纽约的程序员设计悬浮列车,北京的中学生画出空中花园,巴西的建筑工人上传贫民窟改造方案。这些作品不仅在网络刷屏,还被制成3d投影,在全球20个城市的地标建筑上同步播放。“原来艺术可以这么玩!”00后博主小吴直播参与过程,单条视频点赞破百万。沈砚舟感慨:“社交媒体让艺术从殿堂走向广场,每个人都是创作者。”
03 生物科技与艺术的跨界实验
参观生物实验室时,培养皿中跳动的细胞让沈砚舟突发奇想:“老林,基因编辑、细胞培养这些技术,能不能和艺术结合?”林深摸着下巴思考:“用生命科学当颜料,搞不好能打开新世界!”
他们与生物学家合作,启动“生命画布”项目。科学家培育出能随光线变色的转基因植物,艺术家将其设计成会呼吸的雕塑;用3d生物打印技术“打印”出透明心脏模型,内部血管纹路竟是梵高《星空》的图案。最震撼的是“光合壁画”——在特制涂料中加入藻类细胞,白天吸收阳光产生氧气,夜晚释放荧光,形成动态光影。
“这哪里是艺术,简直是魔法!”参观展览的观众惊叹。项目还推出“家庭版生命艺术套装”,孩子们可以用安全的生物材料培养发光细菌,在培养皿里创作微观画作。林深说:“当艺术与生命科学碰撞,我们重新定义了‘创作’的边界。”沈砚舟则透露:“下一步计划用基因编辑技术设计会写诗的植物。”
04 艺术赋能社区治理新模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