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7章 危机笼罩与破局之望,梦回古侠,潇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平江城在熊熊战火的无情肆虐下,终究还是沦陷了。胡平桓带着满身的狼狈与疲惫,率领着残兵败将,一路丢盔弃甲,慌不择路地逃出了平江城,朝着江陵城奔去。江陵城,这座位于梁国都城西北方向最近的战略要地,此刻正如同狂风巨浪中孤立无援的孤岛,被浓厚的危机阴影所笼罩。它的存在,对于梁国来说至关重要,一旦江陵城再被攻破,北荒族的铁骑必将长驱直入,毫无阻碍地直逼梁国都城。届时,梁国的命运便如同风中残烛,岌岌可危,随时都可能在狂风的肆虐下熄灭,彻底走向覆灭。
梁国皇帝得知平江城失陷的消息后,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般坐立不安。他深知江陵城的存亡关乎着梁国的生死存亡,若想挽救梁国于这千钧一发的危难之际,守住江陵城便是当下最为紧迫且关键的任务。于是,他心急火燎地紧急下令,从全国各地再次调集十万梁国大军。这些士兵们接到命令后,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朝着江陵城奔赴而去。他们一路尘土飞扬,马蹄声、脚步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首紧张而急促的战歌。同时,皇帝还多次挑选出最为精锐的信使,让他们骑着快马,带着他的旨意,火速赶往西北城,向李靖传旨。皇帝满心期待着李靖能够迅速出兵支援江陵城,与江陵城的守军相互配合,形成强有力的夹击之势,共同对抗来势汹汹、如狼似虎的北荒族。然而,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派出去的信使却如同石沉大海,音信全无,没有一个人回来向皇帝复命,甚至连半点消息都没有传回来。这让皇帝既愤怒又无奈,心中纵有熊熊燃烧的怒火,却也无计可施,只能在宫中焦急地踱步等待,期盼着奇迹能够出现。
平江城失陷的噩耗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皇帝的心头,让他的心情愈发沉重压抑。他心里十分清楚,如今的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千钧一发的时刻,若再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梁国必将面临灭顶之灾,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经过一番内心的痛苦挣扎,皇帝最终决定离开都城,前往龙门山的一处地下皇陵。这座皇陵,是梁国历代帝王的安息之所,修建得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尽显皇家的威严与风范。入口处,四名身材魁梧壮硕、身着厚重铠甲的大成境守卫,如同四尊屹立不倒的石像,笔挺地站立在那里。他们目光坚定,眼神中透露出警惕与忠诚,时刻警惕地注视着四周,守护着皇陵的安宁与神圣。当皇帝那略显疲惫却依旧威严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时,他们整齐划一地单膝跪地,齐声高呼:“拜见陛下!”那声音雄浑有力,如同洪钟般在空旷的入口处久久回荡,显得格外响亮,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皇家的权威。
皇帝微微点头,神色凝重得仿佛背负着整个国家的命运,他轻声说道:“嗯,平身吧。把门打开,你们都留在外面候着,朕要独自进去。”他的声音虽然听起来还算平静,但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让人不敢违抗。这威严之下,却也隐隐透露出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可是陛下……”其中一名守卫忍不住担忧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皇帝安危的深深关切。在他看来,皇陵之中有那人在,皇帝独自一人进去,万一发生什么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他实在放心不下。
皇帝轻轻摆了摆手,语气坚定地说道:“无妨,朕心中有数,你们不必多言。”说完,他便头也不回地朝着地宫中走去。他的背影略显孤独,在昏暗的光线中更显落寞,却又带着一种毅然决然的气势,仿佛在向世人宣告,哪怕前方是龙潭虎穴,是充满危险的未知之地,他也绝不退缩,为了梁国的未来,他愿意独自面对一切。
走进地宫,两边墙壁上的火把熊熊燃烧,明亮而炽热的火光将整个地宫照得亮如白昼。地宫极为宽阔,四周雕刻着精美的石柱。这些石柱上刻满了各种神秘而古老的图案,有的是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龙凤呈祥,龙身蜿蜒,凤羽绚烂,栩栩如生;有的是描绘着梁国先辈们南征北战、英勇杀敌的壮烈场景,士兵们奋勇向前,战马嘶鸣,仿佛将那段辉煌的历史生动地展现在眼前,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梁国曾经的辉煌与荣耀。皇帝沿着长长的通道缓缓前行,每一步都走得很沉重,仿佛脚下的石板都承载着他内心的忧虑。他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地宫中回荡,清晰而沉闷,更增添了几分凝重的氛围。走到里面一处摆放着石桌石凳的地方,他停了下来,缓缓坐下。石凳的冰冷透过衣物传递到他的身体,却比不上他此刻内心的冰冷。
皇帝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石桌上的一本册子上,那是他之前特意放在这里的,为的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与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商议国家大事,寻求破局之法。此刻,他看着册子,发现它似乎根本没有被人翻动过,依旧保持着原来的样子,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等待着被开启的那一刻。他微微抬起头,看向正前方,只见一人披头散发,背对着他,静静地坐在地上。那人的身影显得有些落寞孤寂,却又透着一种神秘而难以捉摸的气息,仿佛与这阴森的地宫融为一体。
“你来做什么?还想着让我帮你对付川国吗?”那人头也不回,声音低沉而冷淡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屑与厌烦。在他看来,皇帝此时来找他,肯定又是为了川国那些事情,而他对这些似乎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反感。
“川国已经没了。”皇帝的声音带着深深的沉重与无奈,仿佛每一个字都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缓缓说道。他深知这个消息太过震撼,对方可能一时难以接受,毕竟川国曾经也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势力。
“别拿这种可笑的话来糊弄我。”那人不屑地嘲笑起来,轻轻摇了摇头,脸上满是不以为然的神色。在他的认知里,川国虽然内部存在一些问题,各方势力争斗不断,但也不至于如此轻易地就被灭掉,皇帝的话在他听来简直荒谬至极。
皇帝无奈地叹了口气,知道对方并不相信自己的话,于是缓缓说道:“如今的南夷早已今非昔比,和你当年击退的那个南夷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川国真的覆灭了,我曾出兵十万支援大兴城,本想着能助川国一臂之力抵御南夷,扭转战局,可还是败退而归。那一战,我们梁国大军配合着撼山军的联手抵抗,却还是抵不过南夷的凶猛攻势,死伤惨重!今日我前来,就是因为南夷灭了川国后,一路北上,如入无人之境,已经攻占了我们梁国的金陵城。而北荒四族联军也一路势如破竹,他们的军队如潮水般涌来,打到了平江城,平江城在前几日刚刚失陷。就连东部那些平日里不起眼、年年上供的小部族,也在前些时候联合起来,趁着我们自顾不暇,突袭占领了铜锣城。现在梁国的局势,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皇帝一边说着,一边回忆着这些惨痛的战局,眉头越皱越紧,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他的眼中满是忧虑和痛苦,每一个城池的沦陷,都像是一把利刃,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让他感到无比的痛心与自责。
“西北王李靖呢?”那人沉默了片刻后,突然问道。他的声音虽然依旧平静,但却透露出一丝急切,仿佛对西北王的动向十分关注。在他看来,西北王李靖手握重兵,在这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的态度和行动至关重要,甚至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朕曾多次派人传旨,让他出兵驰援,与胡平桓形成夹击之势,共同对抗北荒。然而,每次派去的人都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我派去的信使,都是军中的精锐,他们带着我的殷切期望,快马加鞭地赶去,可至今却音信全无。我真的不知道李靖到底在想什么,难道他不知道梁国的处境已经如此危急了吗?还是他早已和其他势力达成了某种协议?”皇帝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那笑容中充满了无奈与失望。他心里明白,李靖的不出兵,让梁国的局势更加严峻,如同雪上加霜,让本就艰难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
“等等,你刚刚说北荒四族联军?四族的联军?”那人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连着说了两遍,声音中带着明显的震惊。北荒四族向来很少联合行动,他们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甚至还有些矛盾。如今却组成联军,这让他感到十分意外,心中也涌起了一股不好的预感。
“不错,就是北荒四族联军,他们兵力近五十万,实力强大得超乎想象。他们的士兵训练有素,作战勇猛,声势丝毫不弱于南夷。我们梁国的军队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如此无力。”皇帝说到此时,眉头紧紧皱成了一个“川”字,眼中满是忧虑和担忧。他深知,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梁国的处境已经十分艰难,几乎到了绝境。每想到这些,他的内心就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不知道梁国是否还能度过这次难关。
“北荒四族,南夷,小部族……同一个时间段,恐怕不是巧合。”那人依旧背对着皇帝,手上拿着一根木棍,在地上不停地划着,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他的眼神专注而深邃,表情严肃,仿佛在试图从这些复杂的局势中找到一些线索,揭开背后隐藏的真相。他的动作缓慢而沉稳,每划一下,都仿佛在梳理着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
“你是说他们的目的就是灭掉川梁两国?”皇帝惊讶地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恐惧。他从未想过,这些势力会联合起来,对川梁两国发动如此大规模、如此凶狠的进攻,他一直以为自己还有时间应对,却没想到川国的灭亡,已让局势极为危急。
那人没有理会皇帝,而是自顾自地自言自语道:“北荒四族常年不曾踏入中原,这次却突然联合起来进攻,这里面一定有问题。南夷竟能灭掉川国,和当年的实力相差太大,这是其二;小部族向来胆小怕事,如今却敢联合出兵伐梁,这简直是天方夜谭。这就像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背后推动着他们进军中原,川国内部就算争权问题再多,各城兵力总和也有几十万,哪怕再不济,也不可能败得如此之快,除非内部有人已经叛变,在关键时刻突然倒戈,给敌人打开了城门,导致川国内部瞬间崩塌。这背后,肯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如此说来,我梁国也许也会如出一辙……”皇帝听完那人的话,心中猛地一紧,一股寒意从脊梁骨上升起,迅速蔓延至全身。他意识到,梁国现在的处境和川国当初极为相似,如果不尽快找出应对之策,梁国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被这些势力无情地吞噬。随后,他接着说道:“勤峰,川梁本是一族,你也不愿意看到我张家建立起的一切彻底破灭吧,还希望你能助我一臂之力,抵御南夷。胡平桓败走平江城,现在留守在都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江陵城,我梁国南部也许只有你才能抵挡住南夷的攻势,我……请求你助我梁国。现在梁国真的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只有你能救梁国了。”皇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恳求,眼神中满是期待,他紧紧地盯着张勤峰的背影,仿佛在等待着他的救赎。他知道,现在能拯救梁国的,或许只有眼前这位传闻已经“战死”的张勤峰了。
那人缓缓转过头来,看向皇帝,此人正是张勤峰!他的脸上带着几分沧桑,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那一道道皱纹,仿佛是岁月的刻痕,记录着他曾经的经历。但他的眼神却依旧犀利,犹如夜空中闪烁的寒星,仿佛能看穿世间万物,洞察一切阴谋诡计。他静静地看着皇帝,没有说话,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犹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