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决战长江,剑指金陵!
小皇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章 决战长江,剑指金陵!,妙龄女被老汉压身小说更新时间,小皇龙,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自建康、金陵相继光复之后,赵信所率靖汉军已成天下共仰之师,兵力突破十万,控制长江以南大片疆土,百姓归心,士气高昂。此时,北方蒙古朝廷震动,忽必烈亲自下令:
“命太子真金镇守大都,朕将亲征南伐,誓灭赵信!”
消息传至临安,朝野震动,群臣惊惧。唯有赵信神情坚定,目光如炬:
“昔日岳武穆未竟之志,今由我来完成。”
“胡虏不灭,山河难安。今日,正是决战之时!”
他当即召开“御前军事会议”,宣布北伐中原、直取黄河的战略目标。
【挥师北进,横扫两淮】
赵信亲率十万大军,分三路出征:
东路:由李延庆统率,攻扬州、泰州,控制运河粮道;
西路:由周烈统领水军,沿长江而上,支援陆战;
中路主力:由赵信亲率白耳兵与岳家枪营,直指徐州,剑指黄河。
首战在扬州城外打响,靖汉军势如破竹,白耳骑兵突袭敌军后方,岳家枪阵正面压上,元军措手不及,溃败千里。扬州光复后,赵信设坛祭天,发布告示:
“靖汉军非为私利,只为驱逐鞑虏,还我中华!”
此言一出,两淮百姓纷纷响应,义军、乡勇络绎不绝前来投效。
【兵临黄河,大战将启】
数月征战,靖汉军连克淮安、泗州、宿州等地,兵锋直抵黄河渡口——白马津。对岸便是元廷腹地,洛阳、汴京(开封)皆在其侧,战略意义重大。元军在此布下重兵,由大将阿术之子阿鲁台统率,构筑防线,严防死守。赵信亲临前线,遥望黄河滚滚东流,心中豪情万丈:
“昔日刘秀、曹操皆由此地争雄天下,今我赵信亦当如此!”
“此河非天堑,而是通往胜利之路!”
他立即下令准备渡河,并制定作战计划:
白耳斥候夜探敌营,绘制地形图;
岳家枪营为主力,于黎明发起强攻;
白耳重弩兵远程压制,封锁敌军火力;
白耳骑兵作为机动部队,负责包抄与追击。
【血战白马津,横渡黄河】
清晨,江雾弥漫,赵信一声令下,靖汉军全面出击。白耳重弩兵率先发威,箭雨倾泻,覆盖敌军阵地;岳家枪阵紧随其后,列队冲锋,气势如虹。元军拼死抵抗,双方激战一日一夜,伤亡惨重。关键时刻,赵信亲率白耳骑兵绕后突袭,一举击溃敌军左翼,敌将阿鲁台被斩于马下。靖汉军成功渡河,建立滩头阵地,史称:
“白马津之战”
此战之后,黄河防线彻底瓦解,靖汉军正式踏入中原腹地。
【忽必烈亲征,天下瞩目】
忽必烈得知赵信渡河成功,震怒不已,遂亲率十五万精锐,从大都出发,南下迎战。元廷上下震动,各地将领纷纷调兵回援,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战即将爆发。文天祥闻讯,连夜上书赵信:
“陛下不可轻敌,忽必烈乃一代雄主,若欲胜之,须智勇并施。”
赵信深以为然,下令全军修整,同时发布檄文:
“凡愿抗元者,皆可来投,共襄盛举!”
短短半月,各地义军、旧宋遗民、汉人世侯纷纷响应,靖汉军兵力扩充至十二万,士气空前高涨。
【尾声:天地交锋,英雄崛起】
赵信站在黄河岸边,望着对岸滚滚尘烟,那是忽必烈亲征大军的前锋旗帜。他握紧手中长剑,低声说道:
“昔日我不过一介寒门少年,今已横扫江南,饮马黄河。”
“忽必烈虽强,然我有忠义之师、有信仰之力、有白耳神兵。”
“这一战,将决定百年国运。胜,则山河重归;败,则万劫不复。”
风起云涌之间,真正的“靖汉—元廷终极对决”,终于拉开帷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