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困呼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1章 夏玉房,《妻子为丈夫升职》,1困呼呼,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蒙武、王简等人暗自轻笑,他们早已知晓今日的结果。”今日。”
“确实要立太子了。”
“为了这一天,我等待已久。”
嬴正语气温柔中透着威严,似有千言万语藏于心间。”在立太子之前……”
秦王嬴正威严的声音回荡在大殿中:\"寡人今日有旨宣告。”
满朝官员屏息以待。”当年寡人初登基时,身边有一位常伴左右的女子,她名唤夏玉房。”
嬴正语气温柔,眼神中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寡人曾许诺,若能成就王业,定封她为后,让其母仪天下,享无上尊荣。”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夏玉房?那个出身寒微的女子?\"
\"为何此时提起此人?\"
\"这些年来她下落不明,莫非大王至今仍对她念念不忘?\"
嬴傒、王绾等亲历者神色凝重。
廷中多有反对当年立后之举的贵族后裔,此刻心中忐忑。”夏玉房?何许人也?\"
\"竟有资格被大王立为后?\"
\"今日为何突然提及?\"
不明内情的官员议论纷纷。”关于这个名字,有人熟悉,亦有人陌生。”
嬴正话锋骤转,眉宇间透着不容置疑的冷峻:\"但这已不重要。”
李奇望着秦王,内心翻涌复杂情感。
他深知父王此举,是为了告慰亡母,弥补当年未能守护她的遗憾。
他的父亲决心向朝廷和天下昭告一件大事。
当年,**他未能守护住最爱之人,这令他深感愧疚。
然而现在,他已拥有足够的能力去保护她。
今日便是归还所有属于她应有的名分之时。
**
“寡人之所以重提阿房,是为了将本应属于她的荣耀全部归还。”
嬴正的话语再度响起,此言一出,嬴傒、王绾以及众多知晓夏玉房身份的大臣皆神色剧变。
他们深知夏玉房所失去的,是身为一国之母、统领后宫的王后之位。
众人想上前劝阻,却见嬴正态度坚决,不容置疑。”拟旨。”
“追封夏玉房为大秦王后,赐予王后印玺,主掌后宫,母仪天下。”
嬴正一声令下,气势磅礴。
宗庙前所有人瞬间变了脸色,他们万万没想到嬴正会选择此时追封王后。
结合嬴正的语气,显然夏玉房已经辞世。
不了解夏玉房的人,此刻亦是震惊不已。
自古以来,皇后之位多因子而贵。
若哪位公子被立为太子,其母便可封后。
但如今嬴正直接册封一位并非诸公子生母的女子为王后,让人难以理解。
即便有人成为太子,也非正室出身。
所有人都猜不透嬴正的真实意图。”早就应该这样。”
“武安君的母亲若被封后,他便真正成为嫡长子,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更何况武安君为秦国建立的功勋,就连那些养尊处优的公子也无法与之相比。”
蒙武、王简、桓漪及李奇的心腹对此皆露出笑意。
他们清楚夏玉房的身份——她是如今朝中地位最高的武安君李奇的亲母。”大王。”
“此事……此事……”
王绾上前一步,神色略显迟疑,话至唇边却又戛然而止。
嬴正目光如剑,寒意逼人,令人心生畏惧。
这一眼,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绾心知肚明。
若他稍有异议,嬴正定会雷霆震怒,取他性命。
十余年前,嬴正欲立夏玉房为后,群臣反对声浪滔天。
尽管如今仍有当年的诸多参与者在朝,但王绾庆幸自己仅作旁观,未曾掺和,这才保住了相邦之位。”寡人决意立阿房为后。”
“可有人反对?”
嬴正环视众人,语气冰冷而坚定。
今日之局,迥异于往昔。
嬴正此番行事,毫无动摇。
身为一国之君,他早已掌控全局,无须顾虑。
他誓要抹去二十年前的屈辱,为阿房赢得应有的尊荣,弥补她所失去的一切。
若有谁胆敢阻挠,必死无疑。
如今的嬴正,非复当年初登王位时懵懂稚嫩的模样,而是君临天下、威震四方的王者。
往昔,他权柄未稳,朝中亦少拥戴者。
而今,他已掌控一切。
何惧之有?
今日之举,不仅是对逝去阿房的告慰,更是对自己血脉的责任所在。
这是他对她们母子亏欠的补偿。
嬴正心中明白,若当时隐忍待时,待稳固王权后再提立阿房为后,便可长相厮守,亲见儿子成长。
可惜因他对朝局认知不足,加之朝臣掣肘,错失良机。
今日,是洗雪旧恨的开端。
面对嬴正凛冽的眼神,众臣噤若寒蝉。
昔日旧事,朝中无论知情者还是未知者,皆低头不语,不敢直视嬴正。
千古帝王之威在此彰显无遗,令群臣心生敬畏。
这一威势让群臣明白谁是这片天地的主人。
王权的震慑力让众臣噤若寒蝉,无人敢多言。”可笑,可笑!”
“当年满朝反对,今朝无人敢违。”
“此乃王权,这才是真正的权力。”
“寡人曾不解。”
见此场景,嬴正心中冷笑。”如此。”
“夏玉房为王后,即刻决定。”
“寡人将于吉日将阿房之墓迁入王陵,待寡人离世之时,愿与阿房同穴而葬。”
嬴正再次以威严之态宣告。
这是他的目的之一。
当初见到阿房的坟墓,嬴正就想将其迁往王陵,却被蒙武和夏无且劝阻。
如今,一切顺利。
嬴正话音刚落,李奇便挺身而出,高呼:“大王圣明。”
随即,秦国五大上将军——蒙逸、韩非、冯去疾,以及真正忠于嬴正的朝臣齐声附和:“大王圣明。”
此情景让嬴傒及众多朝臣不知所措,也不敢多言。”阿房已逝。”
“这诏书由阿房之父代领。”
“宣夏无且。”
嬴正威严发声。”大王有旨。”
“宣夏无且。”
身旁侍立的宦官高声传唤。
闻声,夏无且身着黑袍而来,虽年迈,却精神矍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