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庚子烽烟惊乡梦
于学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章 庚子烽烟惊乡梦,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于学忠,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于学忠的牙齿咬破了嘴唇。他摸到腰间别的柴刀——那是今早从灶台偷拿的。但下一刻,军官突然勒马转向,所有骑兵都举起伯丹步枪。原来土坡后爬出个举着白布的老秀才,身后跟着十几个举粪叉的村民。
\"砰!\"
老秀才的瓜皮帽飞起三尺高。于学忠看着老人像破口袋般倒下,看着村民被马刀砍得血肉横飞。有个少年举着铡刀冲出来,却被三把刺刀同时捅穿胸膛。温热的血溅到三丈外,在于学忠藏身的尸体脸上凝成冰珠。
正午的太阳照在于学忠背上时,他还在玉米地里爬行。膝盖早已磨破,身后拖出蜿蜒的血痕。腰刀不知何时丢了,只剩那把豁口的柴刀还死死攥在手里。
河滩芦苇丛中突然伸出只大手,把他猛地拽进暗处。于学忠刚要挣扎,就被烂渔网罩住了头。透过发臭的网眼,他看见表兄和三个猎户打扮的汉子正蹲在浅坑里,坑底躺着个胸口中箭的绿营兵。
\"金州卫完了。\"猎户往伤兵嘴里灌烧酒,\"俄军占了衙门,把知县吊在旗杆上...\"伤兵突然抽搐着抓住于学忠的衣角:\"小兄弟...帮我...把腰牌...送回保定...\"
铜制腰牌沾着黑血,上面\"新建陆军第三镇\"七个字已经模糊。于学忠想起塾师讲过的故事:当年戚继光抗倭,也是十六岁承袭父亲的军职。
于学忠踹开自家院门时,夕阳正照在堂屋的棺材上。母亲瘫坐在满地纸钱中间,发间簪着朵惨白的丧花。他踉跄着扑到棺材前,看见父亲穿着簇新的朝服,脸色却比纸钱还白。
\"你爹去县衙理论...\"母亲的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俄国人说...说朝廷命官要当众正法...\"
于学忠掀开父亲衣领的手抖得厉害。那道紫黑色的勒痕陷在喉结下方,正是朝廷处决人犯用的弓弦绞痕。供桌上的《论语》翻开着,父亲用朱笔圈出的\"见义不为,无勇也\"几个字刺得眼睛生疼。
院外突然传来表兄的喊叫。于学忠抄起顶门杠冲出去,看见村口粮仓腾起冲天火光。十几个骑马的影子在火光中晃动,钢盔反射着妖异的红光。
后山的祖坟地里,于学忠跪在未立碑的新坟前。月光照亮他手里两样东西:半块刻着\"新建陆军\"的腰牌,和父亲临终前攥着的奏折残页。纸上的\"请练新军\"四个朱批大字被血浸透,边角还留着马蹄印。
\"孝侯!\"表兄提着灯笼追来,\"族长说要连夜进山...\"话音戛然而止——他看见表弟正在用腰牌刮去头顶的发辫。割断的头发落在坟头,像给新坟覆了层黑纱。
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于学忠站在山岗上回望村庄。三十七处火头把夜空染成橘红色,俄国骑兵的火把在田间游弋如萤火。他摸出怀里染血的《左传》,一页页撕碎撒向山谷。纸灰被热风卷起,混着远处飘来的哭喊声,在他眼前幻化成塾师讲过的修罗场。
猎户老赵头递来土造火铳时,发现少年眼里有团烧着的火。更远处,十几个青壮年正沉默地聚拢过来,手里攥着镰刀、斧头和从死人身上扒下的步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