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影忠魂2:上洛考核
玄武仙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暗影忠魂2:上洛考核,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玄武仙墓,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直宽阔的御道可容十数车并行,两旁店铺鳞次栉比,酒旗招展。丝绸、漆器、香料、珍玩……来自五湖四海的奇珍异宝琳琅满目。
身着锦缎华服的贵人乘着香车宝马招摇过市,仆从如云。
市井之中,商贩叫卖声、艺人表演声、车马喧嚣声混杂在一起,汇成一片充满生机的鼎沸人声。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香料的味道,还有一种属于大城市特有的、混杂着人气的暖意。
“这就是雒阳……”
张谦张大嘴巴,喃喃自语,王克紧张地整理着自己的衣冠,生怕显得过于土气,孙茂则眼睛发亮,四处张望,寻找着熟悉的商号标记。
李儒深深吸了一口气,他心中激荡着兴奋,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如此繁华的帝都,其根基却在动摇,他想起了凉州的黄沙、合阳的哭泣、沿途的流民……这金粉繁华之下,掩盖着多少疮痍?
一行人在太学附近寻找廉价客舍时,与一群鲜衣怒马的年轻士子擦肩而过。
那些人个个头戴进贤冠,身着上好的蜀锦深衣,腰间佩玉,谈笑风生,旁若无人。
其中一人瞥见李儒等人风尘仆仆、衣着寒酸的样子,嘴角勾起一丝毫不掩饰的轻蔑:
“呵,又是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泥腿子,也妄想登天子堂?”
哄笑声中,那群人扬长而去。张谦气得脸色通红,拳头紧握,被李儒和王克死死拉住。
连寻找落脚之处都充满艰辛。
太学附近的客舍早已被富家子弟或提前打点的士子占据,价格更是高得离谱。
好不容易找到一处简陋的大通铺客栈,掌柜也是鼻孔朝天:“就这条件,爱住不住!要清静?要单间?去朱雀大街那边啊!只怕你们住不起!” 话语间的势利,令人心寒。
“雒阳居,大不易。”
王克苦笑着摇头。现实的压力,远比旅途的艰辛更令人窒息。
考核的日子终于来临。
宫墙高耸,禁卫森严。
来自九州四海的士子们,无论出身贵贱,此刻都换上了最整洁的衣衫,
李儒深吸一口气,排着队,目光平静地扫过四周。
他看到了无数张年轻的面孔,写满了紧张、期待、自信或忐忑。
有像张谦、王克这样目光坚毅的寒门同伴,也有更多衣着光鲜、神态倨傲的世家子弟。
他们三五成群,低声谈笑,显得游刃有余,无形的壁垒,在进入考场前就已悄然划分。
考场设在太学宽敞的明伦堂内。
一人一席一案,间隔分明。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压抑的呼吸声。主考官乃是当朝三公之一的司徒胡广,副考官若干,皆面容肃穆,目光如电,巡视全场。
考题公布:
论当今边患频仍、吏治疲敝之根源与靖边安民之良策。
题目直指时弊,尖锐无比!
场内瞬间响起一片低低的吸气声。这题目,显然不是靠死记硬背经书就能应付的,它需要真知灼见,需要对现实的深刻洞察,需要经世致用的方略!
李儒心中一震,随即涌起一股强烈的共鸣!这题目,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
凉州的羌胡之患、官府的贪腐无能、豪强的无法无天……一幕幕鲜活的血泪场景瞬间涌上心头。他胸中块垒,不吐不快!
目凝神片刻,将一路所见所闻、凉州的苦难、对朝局的思考,在脑海中飞速梳理、提炼。
当李儒再次睁开眼时,目光已是一片清明锐利,再无半分紧张。
他提笔蘸墨,在粗糙的考卷上,落下了力透纸背的第一行字:
欲固邦本,必安黎庶;欲安黎庶,必清吏治、强兵备、抑豪强、用贤才。今大汉之困,首在积弊,非止边患一端……”
他引经据典,却绝不空谈。
他以凉州为例,痛陈边军糜烂、将官贪墨、装备陈旧之弊,直言此乃羌患难平之根源。
他剖析地方吏治,直指“卖官鬻爵”为万恶之源,导致“贪酷之吏,如蝗如蛆,吮吸民髓”,使民不聊生,流离失所。
他更尖锐地指出,“地方豪强,兼并土地,豢养私兵,结交官府,鱼肉乡里”,其危害尤甚于外寇,乃国之腹心大患!
“靖边之策,首在治本!”
李儒笔锋一转,提出方略:强军:汰换庸将,严惩贪墨;更新军备,足额粮饷;择良家子为边卒,许以军功田宅,提振士气。
肃贪:严查买官卖官,完善监察,重典治吏;鼓励百姓告发贪官污吏,核实重赏。
抑豪:重新清丈田亩,严限兼并;打击豪强私兵,削其爪牙;选刚正不阿之官,主政地方,严惩豪强不法。
求贤:盛赞天子“唯才是举”之策,呼吁打破门第之见,广开寒门入仕之路,使野无遗贤。“天下英才,入吾彀中,则吏治可清,边患可平,豪强可抑,中兴可期!”
字字铿锵,句句如刀!
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只有对现实血淋淋的揭露和切中要害、直指核心的解决方案!
李儒将一路的苦难、凉州的血泪、心中的愤懑与对未来的无限期望,全部倾注于笔端!
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搁下笔时,额头上已渗出细密的汗珠,后背衣衫也有些汗湿。
李儒长长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环顾四周,不少人还在冥思苦想,或抓耳挠腮,或涂涂改改。
而那位面容清癯、目光深邃的主考官胡广,在巡视经过李儒案前时,脚步似乎微微一顿。
目光在那份墨迹未干的答卷上停留了片刻,眉头微不可察地挑动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古井无波的神态,继续向前走去。
李儒心中一凛,随即又坦然,他已尽了全力,将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呈于试卷之上。
剩下的,便交给天命,交给那位力挽狂澜的少年天子吧。
雒阳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李儒站在巍峨的门楼下,回望那森严的考场,心中一片澄澈。
无论结果如何,他李儒,一个来自凉州边陲的寒门学子,已经在这帝国的中心,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
这声音,或许微弱,却带着凉州的风沙与不屈的呐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