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作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章 菌链求生,皇上龙椅下和书生,无聊的作客,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山洞内的试验田,在林羽不懈的努力下,已然成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洁净的空气中弥漫着植物特有的芬芳,明亮的尸油灯芯将洞穴深处照得如同白昼,那些曾经被盐毒和腐烂困扰的作物,如今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尽情舒展着翠绿的叶片。林羽每天穿梭其中,观察着每一株作物的生长,他深知,这片小小的农田是他在这末世中唯一的希望。
然而,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一个新的难题逐渐浮现——土壤中依然存在的微量毒素和腐殖质的累积。尽管他已经通过活性炭和稀释“岩汗”的方式解决了大部分土壤污染问题,但一些顽固的、肉眼不可见的有害物质,以及植物残骸和废弃物分解不彻底留下的腐殖质,仍然像定时炸弹般潜伏在土壤深处,随时可能爆发,影响作物的长期生长。林羽知道,单凭物理和化学手段,很难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他需要一种更自然、更持续的力量,一种能够深入土壤,分解毒素,并转化养分的“生物工厂”。
他回想起末世前关于生态农业的知识,其中提到了“土壤工程师”——蚯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生物,却是土壤肥力和健康的守护者。它们通过吞食土壤和有机碎屑,将其转化为富含营养的排泄物,同时还能疏松土壤,改善透气性。林羽认为,引入蚯蚓,或许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毒素和腐殖质堆积的问题,形成一个健康的生态循环。
带着这个大胆的想法,林羽立刻行动起来。他沿着山洞外的湿润地带,仔细翻找着腐烂的树叶和潮湿的泥土。经过一番努力,他惊喜地在一些腐朽的木头下方,发现了扭动着身体的蚯蚓。它们深褐色的身躯在林羽的手中蠕动,带着泥土特有的腥味。林羽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收集到陶罐中,如同对待珍贵的宝藏一般。
回到山洞后,林羽将这些蚯蚓小心翼翼地放养到试验田的土壤中。他观察着它们在泥土中钻进钻出,留下一个个细小的孔洞,心中充满了期待。他想象着这些小小的生命,正在默默地工作,分解着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为植物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为了给蚯蚓创造一个更适宜的生存环境,他还特意在土壤中混合了一些腐烂的落叶和植物残骸,作为它们的食物来源。
然而,仅仅过了几天,新的问题就出现了,而且是林羽始料未及的。那些被寄予厚望的蚯蚓,非但没有像预期那样在土壤中活跃起来,反而变得异常躁动。它们扭曲着身体,拼命地向上钻,试图逃离土壤。林羽感到不解,他检查了土壤的湿度和温度,都在适宜的范围内。他仔细观察着蚯蚓的挣扎,突然发现,它们的身体表面,似乎附着着一些细小的白色晶体。
盐分!林羽的心猛地一沉。他回想起之前解决盐毒复发时,通过碎石筑高垄作畦来隔离盐层。尽管他已经尽力控制土壤中的盐分含量,但山洞内的水资源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盐度,再加上洞顶渗水的稀释利用,土壤中仍然累积了微量的盐分。对于植物来说,这种盐度可能在可承受范围内,但对于对盐分极其敏感的蚯蚓来说,却如同剧毒。它们无法忍受盐分的刺激,正在拼命地逃离这个对它们而言致命的环境。
看着那些拼命挣扎,最终干瘪死去的蚯蚓,林羽感到一阵沮丧。他意识到,任何生态系统都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环节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整个链条。蚯蚓的失败,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生物分解”的策略。他不能强行让不适应环境的生物来工作,他需要找到一种能够适应山洞内微盐环境的替代者。
他再次回到“耻辱墙”前,在“土壤改良”和“生物分解”的分类下,添加了新的记录:“引入蚯蚓——被盐分逼逃”。他知道,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而“耻辱墙”就是他最好的老师。他开始回忆末世前接触过的其他土壤生物,那些生活在潮湿、甚至有些贫瘠环境中的小家伙。
突然,他的目光被墙壁上,关于潮湿和霉菌的记录所吸引。潮湿,这让他想起了在末世前,那些常在阴暗潮湿环境中出现的“潮虫”,或者叫“千足虫”、“鼠妇”。它们通常生活在腐烂的木头下、石缝中,以腐烂的植物残骸为食。更重要的是,它们似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甚至能忍受一些不利的环境。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林羽再次走出山洞,沿着洞穴边缘那些阴暗潮湿的石缝和腐朽的树桩,仔细寻找。没过多久,他便发现了一些灰褐色、身体呈椭圆形、背部多节、遇到危险会蜷缩成一团的小虫子——正是千足虫!这些小家伙对盐分的耐受力似乎远超蚯蚓。他小心翼翼地捕捉了数百只千足虫,将它们带回山洞。
回到试验田后,林羽将这些千足虫小心翼翼地放养在土壤中。他观察着它们在泥土中爬行,钻进腐烂的落叶和植物残骸中。这一次,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耐心观察。几天过去了,千足虫并没有出现像蚯蚓那样的挣扎和逃离迹象,它们似乎很适应这里的环境,开始在土壤中活跃起来,啃食着那些腐烂的植物残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