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的作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章 湿度绞刑,皇上龙椅下和书生,无聊的作客,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林羽再次外出,寻找那些多孔的碎石。他找到一些类似火山石的轻质岩石碎片,这些石头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气性。他将这些碎石均匀地铺设在塑料棚的顶部开口周围,形成一个环形的“吸湿带”。这些碎石不仅能够吸收一部分从孔洞排出的湿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冷空气直接灌入,形成一个缓冲层。此外,他还将一些碎石分散地铺设在棚内的土壤表面,希望能进一步吸收土壤蒸发的水分。
当他完成这一切,夜幕再次降临。林羽怀着忐忑的心情,点燃荧光陶罐灯,再次进入塑料棚。他发现,棚内的空气虽然仍然潮湿,但明显不再像之前那样令人窒息。塑料布内侧的水珠也大大减少,不再有冷凝水滴落。他将一块干燥的兽皮放在棚内,第二天早上发现兽皮只略微潮湿,而不是之前那样湿透。他感觉到希望的光芒在心中重新燃起。
为了更精确地评估效果,林羽决定进行一次“湿度监测”。他没有专业的湿度计,但他有自己的办法。他回想起末世前的物理课上学到的知识,空气湿度可以通过露点来大致判断。他用一小块冰冷的金属片(一块废弃的罐头盖)作为“湿度计”,将其放置在棚内不同的位置,观察金属片表面凝结水珠的速度和程度。通过反复试验和对比,他发现棚内的湿度果然得到了显着控制。他估算,夜间的湿度已经从之前的90%以上,稳定下降到了65%左右。这个数值,对于大部分作物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幼苗的腐烂速度明显减缓,新的叶片也开始健康地生长出来。
这次成功,让林羽深刻体会到,末世的生存,不仅仅是力量和勇气的比拼,更是智慧和耐心的较量。每一次解决问题,都像是一场与自然的博弈,需要细致的观察、严谨的分析和不懈的尝试。他将这次关于“湿度绞刑”的经验,以及碎石吸潮和棚顶开孔的技术,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耻辱墙”上。他甚至在记录旁边画了一个简易的图示,标明了开孔的大小和碎石的铺设方式,让这份经验更加直观和实用。
随着湿度问题的解决,山洞试验田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和完善。作物的生长速度进一步加快,产量也得到了可观的提升。林羽甚至尝试种植了一些对湿度更为敏感的作物,比如一些小型浆果类植物,它们在适宜的湿度环境下,也开始逐渐结出果实。这些小小的成功,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林羽在这片废土上的孤独求生之路。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湿度问题暂时得到了缓解,但这种方法并非完美无缺。碎石的吸潮能力是有限的,需要定期更换或干燥;塑料布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破损。他必须找到一种更加长久、更加可持续的湿度控制方案。他开始思考,除了物理吸附,是否能利用植物自身的蒸腾作用来调节湿度?或者,是否存在某种天然的吸湿材料,能够大规模地应用于山洞内?这些新的问题,如同种子般,在他的心中悄然种下,等待着未来的探索和解答。
他开始尝试在试验田边缘种植一些具有强大吸湿能力的植物,比如某些苔藓类植物。虽然这些植物本身不具备食用价值,但如果它们能够有效降低湿度,那么它们的价值将是不可估量的。他还留意着山洞深处是否有天然的通风口,或者能否通过人工改造,利用气压差形成空气对流,从而实现自然通风和除湿。
林羽深知,末世的生存挑战是无止境的。每一个看似解决的问题,都可能引出更深层次的矛盾。他不能停下探索的脚步,更不能被眼前的微小成就所迷惑。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学习,不断适应,不断进化。而那面记录着他所有失败与成功的“败者之碑”,将永远是他最忠实的伙伴,是他在这条孤独求生之路上的指引明灯。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充满了未知与危险,但只要他心中有希望,手中握着智慧,他就能在这片废墟之上,继续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