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胖的老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1章 文官的基本盘,大明第一国舅,黑胖的老鼠,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位国舅是怎么回事大家都心里清楚,因为皇后的关系,大家都愿意尊重这位他。但是这只是敬重身份,而不是尊重他的能力。</p>

自幼漂泊在外,也没多少真才实干,就算是有些医术,但是那也是小道而已,很难居庙堂之高。</p>

对于杨宪来说,他也是敬着马寻的身份,他这样跟着朱元璋从乱世杀出来的,自然心里会有足够多的自信,甚至是自傲。</p>

杨宪看着马寻,笑着问道,“国舅爷,您可知道现如今中书省是什么模样?”</p>

“不知道,我又不在中书省任职。”马寻直接回答,他是真的不想多和杨宪往来,尤其是涉及到政事,“我就是一闲散外戚,哪能知道那些。”</p>

杨宪耐心说道,“国舅爷可能有所不知,陛下起兵之时并无文官相随,直至南略定远之时李相来投。”</p>

看到马寻不说话,杨宪继续说道,“陛下过江取当涂,陶安率父老奉迎。也是在那时,汪右丞客居采石,因此随陛下建功。”</p>

这个陶安也是老朱早期谋臣之一,官至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不过洪武元年就死于任上。汪广洋就不用说了,现在是右丞相,是李善长告老之后中书省名义上官职最高的。</p>

“邓将军举荐朱升,其首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杨宪耐心说道,“其后越国公能折节下士,荐刘兄、宋濂、叶琛、章溢等人为陛下效力。”</p>

马寻还是安静听着,他也知道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文官相对不足,就算是建立了大明,文官集团、天下士子未必和朱元璋一条心。</p>

原因也非常简单,那就是朱元璋这个皇帝让这些文官集团的人利益受损,这些世家大族等感觉蒙古人对他们更好。</p>

蒙古人可是直接包税,这些读书人自然就从中受益。而朱元璋建立大明,这些地方大族就很难在地方包税、作威作福了。</p>

马寻的耐心让杨宪受用,他可是皇帝亲信,就该为国舅释疑解惑,大家就应该一条心来解决问题。</p>

杨宪继续说道,“左副将军镇守浙江之时一度被读书人蒙蔽,不过也在下官建言下举荐叶兑。”</p>

马寻忍不住微微皱眉,这个杨宪如今意气风发,这没什么问题,因为大权在握,可是不该得意忘形啊。</p>

如今的中书省情形很特殊,徐达、常遇春、梅思祖等武将虽然在中书省挂职,但是基本上不管事。</p>

文官这边的汪广洋官职最高,可是权力受限。杨宪是正二品的中书左丞,反倒是中书省的实际负责人。</p>

而胡惟庸是从二品的中书省参知政事,但他是李善长推出来的接班人,基本盘比较厉害。</p>

话说回来,这个叶兑是厉害人物,献《武事一纲三目策》给朱元璋。</p>

建议北绝李察罕之招降,南并张士诚之僭据,东督方国珍之归顺,以建康为都,拓江广以自资,进则越两淮,规中原而取天下,退则保全方面而自守。</p>

他的一些建言献策现在全都一一应验了,不过这人当年也拒绝了朱元璋的招揽,现在在老家浙江逍遥度日。</p>

马寻还是在耐心听着,他很想知道这个杨宪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p>

他相信无事不登三宝殿,因为他和杨宪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来往,大家也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p>

可是现在再看看,杨宪似乎不是这么认为,他是极想拉拢马寻这个国舅,想要合力在中书省做些事情。</p>

现在的中书省斗的厉害,拉拢一些有用的助力,这对杨宪来说非常重要。</p>

他本来就和李善长、胡惟庸不对付,和汪广洋等人也关系不融洽,浙东的也就是刘伯温看似和他关系还说的过去。</p>

在四处树敌的情况下,哪怕是作为皇帝亲信也不够,得继续努努力、壮大自身的力量。</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死后,妻子浪翻了

小白菜

晚明赘婿

我是启新

锁神纪

商丘甲地

大明:无双好圣孙,请老朱退位

朕闻上古

特工:从小特务到军统大老板

半事五成

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

十四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