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辩驳
十四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九章 辩驳,大明:七岁熊孩子,老朱求我登基,十四桥,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更有甚者在听到策论与兵法考核的时候,眼中有一个滑稽的画面浮现出来。</p>
那就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学子们,龇牙咧嘴的站在那里,手持着一柄异常沉重的宝剑,咬牙挥舞着。</p>
这简直是将“斯文”二字狠狠的按在地面上蹂躏。</p>
将儒家之道置于何地?</p>
即便是支持皇孙朱雄英的官员们,这一次也纷纷站出来反对。</p>
不等朱元璋询问群臣的意见,便有官员主动站出来开口道:“陛下,臣认为,此事万万不可!”</p>
他娘的,咱还没有讲述其好处呢,便有人站出来反驳自己。</p>
朱元璋黑着脸沉声道:“为何不可?”</p>
有人带头,其他官员自然也将自己的想法全盘托出。</p>
纷纷开口道:“陛下,自大明立国以来,便以八股骈文为主!”</p>
“普天之下的学子们,皆学四书五经,如今轻易改动的话,必然会引起众多读书人的不满。”</p>
“臣,请陛下收回成命!”</p>
“臣,请陛下收回成命!”</p>
群臣心中都清楚,陛下爱民日子,绝不会对天下间的学子们置若罔闻。</p>
冷眼面对这些上蹿下跳的官员们。</p>
朱元璋沉声道:“国朝数十载,你们谁能告诉朕,那些步入朝堂的都是些什么玩意?”</p>
“一一个个整日就会将之乎者也挂在嘴上,未见其能为朕排忧解难,也没有见到其为天下百姓谋福利!”</p>
“你们告诉咱,朕要这些废物点心有何用?”</p>
“但凡有那么一点的可取之处,朕也不用整日忙碌到深夜!”</p>
朱元璋自己自然不可能想到这些挤兑群臣的话语,完全都是大孙昨日讲述的。</p>
只不过今日被他按部就班的拿出来用用而已。</p>
此言一出。</p>
群臣瞬间哑火,在他们眼中,陛下向来以勤政摆在第一位,恨不得一个人干完所有事情。</p>
久而久之,众人早已经习惯了这种事情。</p>
却从未将问题放在自己的身上考虑过。</p>
直到今日陛下这般说,他们这才意识到,百无一用是书生!</p>
当然,也有官员表示不服气。</p>
不是他们不愿意帮助陛下排忧解难,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个机会。</p>
再次施礼道:“陛下,臣有事要奏!”</p>
见此情景,朱元璋的嘴角微微抽动着。</p>
暗道大孙果然没有说错,连这些人会如何应付自己,都猜的一般无二。</p>
沉声道:“讲!”</p>
群臣都清楚,此次辩解,将会是他们这些读书人最后的机会。</p>
倘若是无法将陛下说服的话,那么日后他们这些读书人,将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p>
深吸一口气后,官员这才开口道:“自汉以降,乃至唐宋,皆尊崇儒家,就是因为儒家之道,蕴含了治国之道的大道理。”</p>
“至于所谓的策论、兵法、法家等、皆为小道,所以才会被先贤遗弃!”</p>
“即便是有人学习,那也仅仅是用来参考,始终以儒家之道为主,其他为辅!”</p>
“否则的话,本末倒置,江山危矣!”</p>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这样的案例,五代十国,军人当政,不修儒家;”</p>
“连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最终消失于乱战之中。”</p>
“直到前宋建立,儒道得以重用,这才有三百年的太平……”</p>
官员自我感觉很不错,又看看同僚们鼓励的眼神,越发觉得自己的一番言论,必定会让陛下折服。</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