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爱吃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二章 许成军你让我很失望,我的时代1979!,老牛爱吃肉,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许成军你让我很失望
图书馆的吊钟敲到八点半时,管理员老太太第三次来催:“小伙子,闭馆了。”</p>
许成军猛地抬头,揉了揉发酸的眼睛。</p>
稿纸上的钢笔字在台灯下晃成一片虚影,最后一页的参考文献刚列到1978年第6期《评论》。</p>
他愣了下,他还以为这年代的图书馆也是10点闭馆。</p>
但其实复旦大学图书馆在哔哔时期后闭馆,今年9月,才在复旦大学图书馆在原圣约翰大学礼拜堂重新开放。</p>
现在图书馆开放算是这个年代独独具特色的“试营业”了。</p>
许成军拍了拍脸,让自己清醒一点。</p>
“马上走。”他匆匆把论文塞进帆布包,跟老太太问了个好,直往图书馆外面走。</p>
今天的任务基本完成,差的就是明天查缺补漏,再找纸誊抄一遍。</p>
算是升级路上,清了个小怪~</p>
走廊里的路灯刚亮起,昏黄的光透过磨砂玻璃,在木地板上投下格子状的光斑。</p>
许成军踩着“吱呀”作响的楼梯往下走,帆布包里的手稿随着脚步轻晃。</p>
校门口的传达室亮着灯,老门卫正用抹布擦自行车。</p>
见倒许成军,他到也还有印象,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这时候才走?93路末班车九点可就没了啊。”</p>
许成军这才想起来,这会就算能回去倒车折腾到文联招待所,也得将近十一点了!</p>
时间到是还好。</p>
关键是汪曾祺将近60岁的年纪,这个时候回去打扰,他属实不忍心。</p>
也不像个晚辈该做的事。</p>
罢了,给汪老师留点私人空间吧~</p>
跟老门卫道了声谢,顺便问了个知青楼的方向。</p>
摸出教务员给的住宿条子奔着知青楼走去。</p>
晚风卷着槐花香扑过来,许成军顺着指示牌往深处走。</p>
篮球场上传来拍球声,几个穿军绿背心的男生正在摸黑打夜场,鞋摩擦地面的“吱嘎”声格外清晰。</p>
场边石凳上,一对情侣正借着主干道的路灯看《大众电影》,杂志封面的刘晓庆笑得灿烂。</p>
好笑的是,不这么黑的天,即是有路灯许成军也觉得看不见啥。</p>
可能看的是彼此心里开的花吧。</p>
他一路过,俩人刚拉起来的手做贼似的松开了。</p>
路过相辉堂时,广播喇叭突然响了,《新闻联播》的片头曲混着电流声淌出来。</p>
布告栏前围着几个学生,借着灯光看新贴的通知,其中一张红纸上“中文系特殊人才面试名单”几个字格外显眼。</p>
许成军放慢脚步,听见有人念叨:“凤阳知青许成军……这名字在哪见过?”</p>
“《光明日报》!写《向光而行》那个!上面有介绍,也是凤阳的,应该是同一个人。”</p>
另一个声音接话,“听说要破格入学,系里都吵翻了。”</p>
他脚步顿了顿,到是有些稀奇。</p>
《向光而行》和《信》不是刚发在《安青报》上,怎么现在是《光明日报》?</p>
还这么快传到了复旦?</p>
摇头一想,估摸着也是什么阴差阳错的机会让某个编辑看到了《安青报》。</p>
他那首诗和信,倒也符合《光明日报》的创刊理念。</p>
...</p>
知青楼藏在红砖墙后面,木门上挂着块掉漆的牌子。</p>
值班的大爷正趴在桌上打盹,被敲门声惊醒时嘟囔着:“登记,介绍信。”</p>
许成军递过中文系开的条子,大爷眯着眼在登记簿上划了两笔:“302房,钥匙自己拿。明早七点食堂开门,粮票自备。”</p>
房间比文联招待所简陋些,铁架床上铺着粗布褥子,墙角的脸盆架锈迹斑斑。</p>
但窗户正对着大草坪,晚风穿堂而过时带着草木清香。</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