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8章 民族性,明1914,与其酱,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但托洛茨基有一件事是很正确的:这场世界大战,不能够笼统的,简单得称为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因为这场战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如果简单的将这场世界战争称为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那么作为新兴帝国代表的德意志就不会与奥匈结盟,作为被瓜分帝国的代表奥斯曼也不会加入同盟国,甚至是小国的代表保加利亚也不会突然就爆发出全国之力以支持战争。
列宁的思绪像一道闪电划破了阴霾。他明白了。这场战争的粘合剂不是资本的逻辑,而是因为民族主义。
奥匈帝国这个由十几个民族拼凑起来的腐臭尸体,它对塞尔维亚宣战,恰恰是为了扼杀那该死的、足以将帝国撕碎的泛斯拉夫主义。它的参战,是一场反民族主义的民族战争,一个绝望的帝国在用最后的力气去掐死自己的掘墓人。
而奥斯曼呢?那个被欧洲嘲笑了百年的“西亚病夫”,它的统治者——那些狂热的青年土耳其党人,正做着一个泛突厥主义的大梦。他们投靠德国,不是因为热爱德皇的胡子,而是妄图借助德国的力量,摆脱英法的控制,去高加索和中亚,重新建立一个属于突厥人的帝国。
这场战争的本质,不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单纯的经济争夺,而是民族主义这头怪兽在全球范围内的大爆发。资本主义只是为这头怪兽提供了武器和粮草,但真正驱动战争的,是那些关于血缘、土地、荣光和复仇的古老激情。
而托洛茨基在远东的实验,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他之所以能够在明帝国站稳脚跟,不是因为他传播了纯粹的无产阶级理论,而是因为他将革命的内核包裹在了民族主义的糖衣之中。他向明国人、向那些被压迫的东亚民族所宣扬的,不是纯粹的阶级斗争,而是一场“解放战争”。
这与列宁自己,包括整个第二国际在欧洲上所做的事是完全不对的。托洛茨基支持民族主义却只是部分支持。哪部分支持?是受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不是欧洲人所熟悉的民族主义,而是被殖民地所熟知的受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
布尔什维克党人一直宣称支持民族自决权,但那更多是一种策略,一种姿态,一种为了团结非俄罗斯无产者的权宜之计。他从未真正相信过那些民族主义的口号。在他看来,芬兰的独立、波兰的复国、乌克兰的自由……这些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迷梦,是用来麻痹工人、瓦解阶级团结的鸦片。
一个俄罗斯工人,他对自己的认知一定是从一个俄罗斯人转化为一个无产阶级工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