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文明裂变
天狼峰的古尊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7章 文明裂变,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天狼峰的古尊人,镇魂小说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文化领域的改造更如暴风骤雨。国立剧院的舞台上,长调被改写成激昂的革命歌曲,马头琴被迫与手风琴合奏《喀秋莎》。美术学院里,年轻画家因坚持用传统技法描绘草原,被批为\"封建余孽\"。最痛心的是教育系统,课本里的成吉思汗画像被换成了斯大林,草原英雄的故事被替换成苏联卫国战争的事迹。
\"这是历史的阵痛。\"乔巴山在大会上振臂高呼,胸前的勋章叮当作响,\"等我们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所有牺牲都是值得的!\"台下掌声雷动,却无人注意到角落里老学者颤抖的双手——他刚刚被迫交出了毕生收藏的蒙古文典籍。
然而,战争的阴云很快席卷而来。当德国法西斯的铁蹄逼近苏联边境,蒙古突然从被改造的对象,变成了重要的战略缓冲区。\"我们要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宣传画上,蒙古骑兵与苏联红军并肩作战,尽管许多战士连俄语口令都听不懂。
在哈尔哈河畔,蒙古士兵用简陋的武器阻击日军。他们中的许多人,几天前还在为失去牲畜而哭泣,此刻却要在泥泞中与装备精良的敌人殊死搏斗。\"为了苏维埃!\"冲锋号响起时,年轻的战士们高喊着陌生的口号,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后方的妇女们把最后的口粮塞进弹药箱,她们不知道,这些粮食最终会送到千里之外的莫斯科。
战争期间,蒙古的工业化进程被迫加速。草原深处建起秘密兵工厂,轰鸣的机器声打破了千年的宁静。工人们三班倒生产武器,却时常因营养不良晕倒在流水线旁。而在乌兰巴托,新的学校和医院拔地而起,只是所有的教材和设备都来自苏联,培养出的新一代,说着西里尔字母拼写的蒙古语,对传统的草原文化知之甚少。
1945年的胜利庆典上,苏联元帅朱可夫骑着高头大马经过乌兰巴托广场。乔巴山亲自为他献上哈达,人群中响起整齐的俄语欢呼。而在偏远的牧场上,老人们围坐在仅剩的蒙古包里,用残存的回鹘文字母,偷偷记录着这个剧变时代的故事。他们知道,当最后一批会读老蒙文的人死去,草原上的文明记忆,将永远被冻土封存。
多年后,当游客走进乌兰巴托的历史博物馆,展柜里的西里尔字母课本与古老的回鹘文经卷静静对峙。玻璃倒影中,穿着蒙古袍的讲解员用标准的俄语讲解着展品,她的身后,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二战时期蒙古战士的影像——那些年轻的面孔,永远定格在了文明裂变的阵痛之中。而在草原深处,某个废弃的定居点里,褪色的标语\"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旁,不知谁用木炭写下了一行古老的回鹘文字,在风雨中倔强地诉说着被遗忘的过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